首页

搜索 繁体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449节(2 / 2)

&esp;&esp;「品种审定里不是写了,亩产550~650斤。」

&esp;&esp;一旁,市农林局的卢艺林忍不住问道:「试验田和大田应该有差距吧?」

&esp;&esp;「600斤只是中间值。」郭阳笑道:「看这豆荚情况,是没有问题的。」

&esp;&esp;肉眼预估,确实很有难度。

&esp;&esp;不过通过数单株的豆荚数量,结合掌握的干粒重数量,很容易就能估出结果。

&esp;&esp;何况参考产量是种子商店给的,这麽多年,一直都是很精准的。

&esp;&esp;郭阳又询问了一些耗水耗肥的数据,表现都很不错。

&esp;&esp;「小祁,拔一株大豆,看看根系和土壤。」

&esp;&esp;「好叻。」

&esp;&esp;才毕业的小伙子活力十足,迅速的沿着根部拔出了大豆植株。

&esp;&esp;主根发达较长,深入地下,侧根则较为密集。

&esp;&esp;接种了根瘤菌的大豆根系上布满了球形的肿瘤,给植株提供了丰富的氮肥。

&esp;&esp;但最让人讶异的还是土壤变得松软疏松,盐硷特徵消失极其明显。

&esp;&esp;农林局一行人都看傻眼了。

&esp;&esp;卢艺林当场就拍板道:「如果亩产真能达到600斤,市里所有的盐硷耕地都值得推广天豆7号。」

&esp;&esp;「亩产600斤,又能改善盐硷地,这完全值得。」

&esp;&esp;「金塔还有50多万亩盐硷耕地,这下老百姓又多了个轮作选择。」

&esp;&esp;盐硷耕地别说是制种了,种普通粮食都很难丰收。

&esp;&esp;种苜蓿呢?

&esp;&esp;苜禾1号种子又贵又稀缺,也普遍缺乏灌溉条件,如今面积多了,效益也在下滑。

&esp;&esp;郭阳笑道:「再等十来天就有结果了。」

&esp;&esp;…

&esp;&esp;疆省,喀什,泽普。

&esp;&esp;基地总经理沈志也在大豆基地里,抽查着豆荚丶土壤等情况。

&esp;&esp;等他巡视完一圈回到驻地,已经是晚上九点过,这时才有日落的踪迹。

&esp;&esp;但他已经习惯了这种长日照的生活作息。

&esp;&esp;「沈总,总部送的啤酒今天到了,已经冻好了,就等你们回来开饭了。」

&esp;&esp;「噢?」沈志眼前一亮,自产的海鲜,因为靠得近,随时能吃到。

&esp;&esp;但嘉禾啤酒,听人吹嘘了无数次,早就心痒难耐,沈志跟着上了桌。

&esp;&esp;一口啤酒下肚,啤酒花特有的芳香和苦味传来。

&esp;&esp;「爽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