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449节(1 / 2)

&esp;&esp;在这种情况下,国储粮行动了起来。

&esp;&esp;先是投放10万吨菜籽油进入市场,但效果不理想,给人的感觉底气不足。

&esp;&esp;随后,又再次宣布以30万吨国储油投入市场平抑价格。

&esp;&esp;仿佛在说:「尽管放马过来。」

&esp;&esp;这般姿态给郭阳都给逗乐了。

&esp;&esp;「这操盘有点东西。」

&esp;&esp;市场也有了正反馈,食用油价格趋稳,不过倒没怎麽下跌。

&esp;&esp;但媒体们依然在关注着。

&esp;&esp;这次分析起了粮食贸易。

&esp;&esp;和国粮不同,国储粮的经济实力较弱,连华夏500强都不是,但官方色彩更浓,承担着主要的调控任务和责任。

&esp;&esp;通常来说,,国储粮不涉及制造产品,只涉及粮食的购丶销丶存。

&esp;&esp;仓储方面全世界首屈一指。

&esp;&esp;但面粉丶大米加工丶大豆压榨丶玉米加工几乎都没有。

&esp;&esp;有媒体发文称:

&esp;&esp;「国储粮硬体设施是一流的,整体经济实力虽然同国粮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但在粮食流通领域,特别是粮食收购丶储存丶销售领域处在国内首位。」

&esp;&esp;「但几大跨国粮商加快在全球范围配置粮油生产丶加工丶贸易资源,在占据了我国油脂料领域大部分市场份额后,开始拓展国内粮食贸易业务,更深层次涉足我国粮食领域。正在推动我国粮食流通格局的调整。」

&esp;&esp;……

&esp;&esp;「国储粮该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esp;&esp;项目组的杨恒和祁子华,在汇报工作时,向郭阳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esp;&esp;「挑战?」郭阳轻笑道,「不要被媒体带偏了,风险确实有,但也没那麽严重。」

&esp;&esp;「国储粮的仓储里,存放着多少粮食,还没人知道。」

&esp;&esp;「那大豆呢?」杨恒问道:「今年国产大豆的产量按理说还可以。」

&esp;&esp;大豆补贴政策的制定过程,杨恒代表嘉禾参与了。

&esp;&esp;直接的粮食补贴肯定会带动大豆种质的积极性。

&esp;&esp;何况还有沿海盐硷地,以及西北乾旱区的大豆在嘉禾的带动下,种植面积也在快速增加。

&esp;&esp;所以杨恒预测国产大豆今年的产量应该还不错,但市场仿佛对此视而不见。

&esp;&esp;郭阳笑了笑,说道:「这就和国际粮食全球化的全产业链布局有关了。」

&esp;&esp;全产业链,这个词近段时间在嘉禾频频被提及,但涉及到全球,鲜有人能说透。

&esp;&esp;「你们知道它们的操作手法和流程吗?」

&esp;&esp;杨恒和祁子文摇了摇头。

&esp;&esp;郭阳说道:「其实逻辑不难。」

&esp;&esp;「国际粮商早已控制了南北美的大豆产业链,控制着全球70以上的大豆货源,掌控了全球大豆贸易。」

&esp;&esp;「而此前,跨国粮商在国内的一番操作,最终形成了原料在国外,加工在国内的布局。」

&esp;&esp;「这些粮商将大豆低价卖给旗下的贸易公司,而贸易公司注册地一般在维尔京丶新加坡等避税天堂。」

&esp;&esp;「随后再将大豆高价卖出,将生产与加工环节的利润转移到贸易环节。」

&esp;&esp;「而在此过程中,避税自然可以轻易做到。」

&esp;&esp;「这样,国际粮商一方面将生产利润进行转移,规避了大豆出口国的税;另一方面,将加工利润也进行了转移,规避了大豆进口国的税。」

&esp;&esp;「因此,表面上外资压榨企业压榨利润都不高,实际上是已通过其全球产业链,将利润进行了转移。」

&esp;&esp;一番分析,让杨恒和祁子文两人听得入神。

&esp;&esp;这下通透了!

&esp;&esp;但也不对啊。

&esp;&esp;杨恒问道:「那今年为什麽又要频繁提价?这不是给其它加工企业活路吗?」

&esp;&esp;「都想多赚点钱啊!」郭阳笑道:「这是顺应国际形势,等过了这段时间,再来次大降价,新建的加工厂又要倒闭一批。」

&esp;&esp;两人不寒而栗。

&esp;&esp;想起前几年的大豆,那就是跨国粮商大量进口低价大豆引起的。

&esp;&esp;实际上,郭阳还有个最形象的例子没说。

&esp;&esp;不过是十几年后的金龙鱼,一年的营收高达2500亿元,比茅台还高出1000亿元。

&esp;&esp;但某鱼净利润率仅有113。

&esp;&esp;表面上看确实不赚钱。

&esp;&esp;…

&esp;&esp;「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从大豆原料入手是最根本的方法。」

&esp;&esp;杨恒和祁子文两人已反应过来。

&esp;&esp;这就是嘉禾正在做的事情,改良盐硷地,培育高产大豆种子。

&esp;&esp;如果国内大豆能自给,跨国粮商的一切招数都将是无用功。

&esp;&esp;杨恒说道:「之所以市场还没有反应,一是产量依然有缺口,二是还需要时间反应。」

&esp;&esp;郭阳笑道:「这段时间,各个主要大豆产区应该多了不少调研的人。」

&esp;&esp;「走吧,卢局长在等着了,一起去看看大豆的长势。」

&esp;&esp;…

&esp;&esp;金塔西北。

&esp;&esp;盐硷地大豆基地里。

&esp;&esp;即将成熟的连片大豆棵棵挺拔,硕果累累,一串串颗粒饱满的豆荚映入眼帘。

&esp;&esp;谁能想到,一年以前,如今这片绿油油的底色下曾经是斑白的盐硷地。

&esp;&esp;经历了冬春两季翻耕,播下的天豆7号(西北乾旱区大豆种子)茁壮成长。

&esp;&esp;「产量不好预估,以前周边都没人种过大豆,西北种大豆的都少。」

&esp;&esp;地里,农林局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如是说道。

&esp;&esp;「但看这样子,产量就低不了,怎麽也得有400斤吧?」

&esp;&esp;郭阳说道:「400斤?最低目标是550斤,往高了突破600斤也是大有希望。」

&esp;&esp;「600斤,能有那麽高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