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这个安排自然是好的。
&esp;&esp;但是,“按照裴公子岳家的说辞,裴家的家主之位可能已经易主,他这一趟恐不容易。”
&esp;&esp;林文杰笑道:“那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esp;&esp;林云珠点头,领会了林文杰的意思。
&esp;&esp;裴翎现在这个官职,对他们家的帮助并不大。
&esp;&esp;他想要站过来,搏一个前程,就得展示自己的价值。
&esp;&esp;大哥和大姐,想从他身上获取的,是蜀地文人的支持。
&esp;&esp;交情归交情,在这种事上,大哥一点不会含糊。
&esp;&esp;很快,裴翎就跟皇上请示,想要告假一段时间,回老家去成亲。
&esp;&esp;皇上想想他这个年纪还没成亲,着实不太合适。便应允了下来。
&esp;&esp;秦老大人听说后,就跟皇上提议,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裴翎这种人才,不能为了成亲就把差事给放一边。
&esp;&esp;恰巧,蜀地那边有一个监察御史的官职空缺,正好把裴翎调任过去。
&esp;&esp;差事和成亲两不误。
&esp;&esp;如此,经过秦老大人的一番操作,裴翎顺利谋到了蜀地的官职。
&esp;&esp;当然,不是他的户籍所在的州府,但离得也不算太远。
&esp;&esp;很快,裴翎就带着未婚妻和未来岳父,离开了京城。
&esp;&esp;————
&esp;&esp;进入八月没两天,朝廷收到了泽州知州的折子。
&esp;&esp;泽州下面的陵川县在今年种出了高产的粮食。
&esp;&esp;这个高产的粮食自然是玉米,正是林文康到陵川上任后,立即安排下去的。
&esp;&esp;虽然获得了收获,但他不能越过知州大人直接往朝廷报。
&esp;&esp;所以,此事就由泽州知州报了上来。
&esp;&esp;泽州知州当然知道林文康的妹妹就是林贵妃,林文康的夫人是曾阁老的堂侄女。
&esp;&esp;他并不敢将这份功劳据为己有,在折子里专程陈述了林文康在种植玉米一事上的功劳。
&esp;&esp;当然,也适当陈述了他对林文康在陵川县,农事上的支持。
&esp;&esp;反正,多少要沾点功劳吧!
&esp;&esp;林文康在陵川种植玉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esp;&esp;他到陵川县的时候,已经是四月。
&esp;&esp;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安排种植玉米。
&esp;&esp;还好去年林云珠在庄子上种的玉米,大部分给他留了种。
&esp;&esp;还有其他一些相熟的人家,去年跟着林云珠种了玉米的,比如庞老夫人、庞三夫人,也去要了不少做种。
&esp;&esp;林文康刚确定了上任地,就拜托了刘家的商队先行将玉米种往陵川运去。
&esp;&esp;虽然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但玉米这东西只这两年在京城有少部分人家种。陵川县的人都没见过。
&esp;&esp;林文康一上来就让人家改种这见都没见过的东西,自然不会有人愿意。
&esp;&esp;县衙的人都知道林文康的底细,倒是没人敢得罪他。
&esp;&esp;但人家农民不愿意种,他们也没办法。
&esp;&esp;林文康见此,便选了三个村子,挨家游说。
&esp;&esp;并承诺若是收成赶不上往年种植小麦的收成,他拿银子补给他们。
&esp;&esp;村民们不愿种新鲜作物,一是担心税收,另一个就是农民的口粮全赖地里的那点粮食,谁也不敢大意。
&esp;&esp;有了县令大人的承诺,这三个村子的村民就乐颠颠的开始种玉米。
&esp;&esp;林文康手里有黄浩记录的详细种植过程,再加上他在青山书院的时候,也帮着方夫人种过。倒是颇为熟悉。
&esp;&esp;他担心村民和县衙负责农事的官员没有经验,便整日待在村子里,指导村民们种植。
&esp;&esp;村民们还是第一次见如此亲民的大人,且这位大人长得也太好了。
&esp;&esp;村里的小媳妇、年轻姑娘,没少借着给家里人送水、送饭的借口,到地里偷看县令大人。
&esp;&esp;啧啧,天上在谪仙也不过如此。
&esp;&esp;这个玉米到底是不是高产粮食,村民们还不知道。但林文康在陵川县爱民如子的名声却是打出去了。
&esp;&esp;待玉米种植告一段落,林文康才开始整理县衙的政务。
&esp;&esp;凭他的能力,再加上县衙官员的配合,很快就将县衙的政务理顺。
&esp;&esp;这些官员没想到,这位公子哥不仅下得了田,办事能力竟也如此出众。
&esp;&esp;紧接着,他们又见识了林文康断案的本事。
&esp;&esp;几个案子后,陵川的百姓都称赞新来的林县令,公正廉明。
&esp;&esp;但这些人知道林县令已经成亲,又很失望。
&esp;&esp;到了玉米收获的时候,林文康在陵川县的声望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esp;&esp;种植玉米的那三个村子,果然都实现了丰收。
&esp;&esp;且产量比以往种植的作物都高了不少。
&esp;&esp;那些当初拒绝种玉米的村子,悔得肠子都青了。
&esp;&esp;而种了玉米的那三个村子,则是喜不自胜。
&esp;&esp;林文康将玉米丰收的消息报给泽州知州。
&esp;&esp;知州大人亲自前来观看了其中一个村子采摘玉米。
&esp;&esp;此后,林文康把玉米种植过程的记录文案交给了知州大人。
&esp;&esp;知州大人知道林文康有直通内阁和皇上的路子,但人家却很识趣的过了他的手。
&esp;&esp;这就是会做人!
&esp;&esp;林文康来到陵川县不过五个月的时间,已经获得了同僚的支持,上司的青睐,还有百姓的拥护。
&esp;&esp;最重要的是,有了实打实的政绩。
&esp;&esp;朝廷收到泽州知州的折子后,还有很多官员不肯相信。
&esp;&esp;短短五个月,就让林文康搞出了这么个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