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5章(1 / 2)

&esp;&esp;倏尔,夜风撩动了谢澜安鬓边的花蕊。

&esp;&esp;毁誉非赞,她从不在乎,可他甜美温腻的嗓音,实在动听。

&esp;&esp;谢澜安捻着指腹抬眉,“你究竟醉没醉?”

&esp;&esp;胤奚一溜烟往东厢去了。

&esp;&esp;那生怕有人反悔,一推门就钻进去的样子,让谢澜安笑了一声,心想看他明日醒来羞是不羞。

&esp;&esp;她转身往自己屋里走,忽听东厢传出咕咚一声闷响。

&esp;&esp;谢澜安无奈地捏捏眉心,进屋后,转过屏风吩咐束梦:“叫两个小厮去照顾一下,再……熬些醒酒汤给他喝。”

&esp;&esp;“是。”已经在湢室备好热水与巾帨的束梦应了一声,她看向娘子的脸色,轻声询问:“不用叫护卫吗?”

&esp;&esp;谢澜安听后一愣。

&esp;&esp;方才胤奚再怎么缠人,她都没有想过,其实可以叫护卫来把他赶回幽篁馆一劳永逸。

&esp;&esp;也罢,那醉猫儿一身软绵绵,看着无害,叫人把他四仰八叉地打出去,未免落个苛刻之名。

&esp;&esp;至于表兄……他说得也没错,表兄大度能容,想来不会为这点小事计较。

&esp;&esp;·

&esp;&esp;耀眼的朝光映上窗棂,胤奚在一片头疼欲裂里醒来。

&esp;&esp;他睁开饧黏沉重的眼皮,发现自己睡在一间陌生的屋子里。

&esp;&esp;胤奚瞬间绷紧背脊坐起身,他打量着屋宇,屈腿坐在床褥间上回忆了一会,眼里的警惕消散,变成一种不可思议的惊奇。

&esp;&esp;真的成了?

&esp;&esp;怎么成的……

&esp;&esp;脑子里还含混着宿醉的昏沉,他完全记不起发生过什么。

&esp;&esp;胤奚心有忐忑,尚不确定此间便是上房的东屋,头重脚轻地下榻。

&esp;&esp;他趿上软舄,才推开门扉,便看见身着朱红大料绣鹤朝服的女郎,从隔壁出门,踏阶而下。

&esp;&esp;这不是上房还能是哪里?胤奚眸底浮光跃金,在谢澜安看过来时,他抬手理好自己的衣领。

&esp;&esp;谢澜安神清气爽地扬扬眉,“醒了?”

&esp;&esp;和平时一样的神情,分不出喜怒。

&esp;&esp;胤奚只迟疑了瞬息,便沉稳下来,翩翩见礼,宿醉后的妙喉没有丝毫嘶哑:“女郎要去上朝吧,如此……我稍后便去孔子巷,往谢氏五叔公家走一趟。”

&esp;&esp;他说完颔了颔首,当得起一句姿清气朗,踅身便要回屋洗漱。

&esp;&esp;“站着。”谢澜安淡淡开腔,瞥向故作镇定的人影。

&esp;&esp;想当作无事发生?不知她就等着看他今早醒来的模样么?

&esp;&esp;谢澜安压平嘴角,凌凌地走过去,“昨夜的事还记得?”

&esp;&esp;胤奚呼吸放轻,凝着女郎的脸吞咽了一下,镇定地点点头。

&esp;&esp;谢澜安目光挑剔地审视他,不怎么信。“那拿来吧,”她面无表情地摊开一只手,随口诈他,“昨天你答应给我的东西。”

&esp;&esp;胤奚抬眼不确定地问:“是……我的心吗?可否容女郎暂借我一世,让衰奴好生为女郎效劳。”

&esp;&esp;谢澜安心里不防打了个突,她千想万算,料不到他还有这样一句话。

&esp;&esp;“你这张嘴,”她半气半笑地碾牙,“了得。”

&esp;&esp;她拂身与他擦肩而过,头也不回往外走着说:“我赶着上朝,莫以为花言巧语蒙混得过,等回来与你算!”

&esp;&esp;胤奚站在原地,目送她出门。他松下悬吊的心神,摸摸身上,除去后背和膝盖有些疼,没有其他事。

&esp;&esp;胤奚又努力地回想一番,还是对醉后的事毫无头绪,猜想应是他昨夜冒撞,被女郎责打了,又罚了跪?

&esp;&esp;但最终女郎还是让他留下了。

&esp;&esp;胤奚眼如春水,那么,她大概并不怎么生气吧。

&esp;&esp;

&esp;&esp;八月的最后一个大朝会日,百官肃穆,皇帝身边自登基以来第一次撤走了垂帘。

&esp;&esp;龙椅居正位。

&esp;&esp;谢澜安作为皇殿内唯一的女子,站在文臣队列之中,左右分别是她的兄长与郗氏兄弟。

&esp;&esp;她如今明面上还是三品绣衣内史,可谁都知道,经过中秋剿叛一事,谢含灵已是鲤鱼跃龙门,更上一层楼了。

&esp;&esp;中常侍彧良在御墀上宣读诏书,饬外党之罪,明克谨之法。而后皇帝大封功臣,会稽王护驾有功,加赐亲王封号“襄”;谢策被擢为殿中侍御史,郗符升为司隶校尉,郗歆为中书舍人,卫泽为尚书仆射,尚书令的位置则虚席以待崔膺。

&esp;&esp;其余勤王有功者,皆官以光禄卿或中散大夫。至于六部尚书,曾效命于外戚的都革职查办,三省六部各有调动。

&esp;&esp;王翱执笏立在文官之首,一直竖着耳朵,知道陛下将谢澜安这个首功之人的封赏留在最后,一定大有文章。

&esp;&esp;果不其然,只听彧良最后道:“陈郡谢氏澜安珪璋颖达,机警有锋,为除后党痼弊有首策之功,任为御史中丞,钦此!”

&esp;&esp;太极殿上臣工觑觑。

&esp;&esp;女子御史?而且官居御史台之首!

&esp;&esp;王翱心中一沉。

&esp;&esp;他本以为陛下会将此女安排在两省,却不想竟然将她放到了清要的御史台。御史中丞是兰台长官,掌弹劾谏议,督察百官风行,是个办实事的位置。

&esp;&esp;既在其位,便谋其政,她所谋的能是何事?自然就是替皇上收回分散在世家手里的权柄了。

&esp;&esp;王翱当即出列:“陛下,老臣以为不妥!”

&esp;&esp;“陛下,”他话音刚落,罕见盛服来上朝的荀尤敬出列,神色谨肃:“微臣有一事启奏。”

&esp;&esp;陈勍道:“爱卿请讲。”

&esp;&esp;荀尤敬正气洵然,不去看丞相的脸色,看了看身后姿仪闲习的谢澜安,说道:“圣上明鉴,谢含灵本是微臣的关门弟子,往昔委伺于太后,折冲于势族,皆是卧薪尝胆,司隙除奸。自春日宴以来,外界颇多揣测臣与学生断绝往来,已剔除了她的学名,臣今日上告陛下,亦昭世人——此乃无稽之谈,臣从未,从未怀疑过含灵的德操品性与忠君之心!且容老臣为学生正名!”

&esp;&esp;他对谢澜安的态度,便决定了太学的态度,亦即影响到天下学子对她的态度。

&esp;&es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