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现在他要弄清楚的,就是缺失的五百九十八万两白银去哪了,还有就是这些贪官污吏的具体罪证。
&esp;&esp;李耀安好好休息了一天,眼下的青黑淡了一些。
&esp;&esp;休息好了,李耀安才开始了逐一审理。
&esp;&esp;审理的速度不是很快,但一个官员审理完后就会被关押在其他地方。
&esp;&esp;造成,那个被审理的人已经被放了的假象。
&esp;&esp;所以,后面李耀安就模棱两可地说什么交代清楚,可能就放人的话。
&esp;&esp;他们有些人抱着侥幸心理,所以李耀安审理结案的速度就更快了。
&esp;&esp;很快就轮到了大河府的知府。
&esp;&esp;第170章 画押
&esp;&esp;大河府知府被带到李耀安面前的时候,被除去了枷锁镣铐。
&esp;&esp;李耀安请他坐下,自己给他倒了一杯茶。
&esp;&esp;大河府知府揉了揉自己的手腕,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身体,带着打量的神色坐在了李耀安的对面。
&esp;&esp;茶水的热气升腾,李耀安吹了吹热气,淡淡饮了一口,就是没有先开口说话。
&esp;&esp;经过这十几二十天的关押,大河府知府早就将耐心消磨了,自己开口问:“李大人来黄河,并不是只赈灾的吗?”
&esp;&esp;他们这些黄河附近的官员,都以为李耀安只是来赈灾的。
&esp;&esp;听说带了工部的官员,他们还以为只是让工部的人来指导一下。
&esp;&esp;结果赈灾不假,督造黄河堤坝不假,但这居然还有清算他们。
&esp;&esp;以往的钦差大人,在安排了灾民后,哪个不是直接回京了的。
&esp;&esp;他们管住了自己辖下的百姓不去告状,就以为李耀安和以前的钦差们一样。
&esp;&esp;只要不闹出幺蛾子,李耀安迟早都要走的。
&esp;&esp;到时候,黄河还是他们的天下。
&esp;&esp;李耀安放下茶杯,直视他道:“你觉得这些日子,我们掌握了些什么?”
&esp;&esp;大河府知府被问得一噎,若是其他钦差他倒是不怕,这李耀安自当官以来,他的事他听了不少。
&esp;&esp;这人不按寻常套路走,谁都没办法搞清楚李耀安到底做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线索。
&esp;&esp;“就这么和你说吧,我呢把你大河府还有辖下的县衙所有账册户籍都看了。”
&esp;&esp;“里面查出来的人口流失很不正常,那么这其中定然有人在贩卖良户人口。”
&esp;&esp;“这贩卖人口的银子,你单独记了个账。”
&esp;&esp;“虽然在你妻子的店面账册上记录,但到底还是让我看出了端倪。”
&esp;&esp;“加上府衙县衙缺失的银两,这可真不是一笔小数目。”
&esp;&esp;李耀安越说,大河府知府的汗就越往下流。
&esp;&esp;李耀安又接着说:“朝堂上下,只有一个人能让你做得这么毫无顾忌,还自信自己一定会得到他的庇护。”
&esp;&esp;“那就是你的师傅,户部尚书高远道!”
&esp;&esp;说到这里,大河府知府立马抬起了头。
&esp;&esp;一双眼睛错愕的盯着李耀安,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快牵涉出他的恩师。
&esp;&esp;李耀安乘胜追击,语速渐渐加快,声音也渐渐洪亮:“你出生京城,却家徒四壁,是高远道看中你读书的天赋,给了你读书的机会。”
&esp;&esp;“你也曾是一个靠抄书维持生计的书生,也曾在文会上大谈天下局势,百姓民生。”
&esp;&esp;“并立誓要为百姓谋福,亲自请命来了黄河。”
&esp;&esp;“当初你还是小小知县的时候,就四处为民奔波,深受当地人爱戴。”
&esp;&esp;“可现在遭难的,却是当初爱戴你的那些人。”
&esp;&esp;大河府知府低下了头,不知在想什么。
&esp;&esp;李耀安声音放缓了道:“你迷失了自己,已经无法回头。”
&esp;&esp;“但,你可以在生命的尽头,再做一回自己。”
&esp;&esp;李耀安起身,让人将大河府知府关押回去,并给他留下了一幅画。
&esp;&esp;大河府知府在看管的人走后,过了好一会儿,才展开画卷。
&esp;&esp;画上面,是一个年轻的书生,他的周围站满了其他书生。
&esp;&esp;画中的书生,背对着所有人,指着天发着誓。
&esp;&esp;画卷的右侧写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esp;&esp;大河府知府突然哭了,他双手覆面,泪水从他指缝中流出。
&esp;&esp;他曾经的满腔热忱,不知从何时开始被一点点吞没了。
&esp;&esp;想起自己库房中的银子,还有后院中的娇妻美妾,再看看这幅画。
&esp;&esp;好像有另一个自己,正在控诉自己。
&esp;&esp;当天夜里,大河府知府交代了自己知道的所有事,并签字画押了。
&esp;&esp;他的作为已经构成死罪,在他死之前,至少能再为百姓们做一件事吧。
&esp;&esp;大河府知府认罪后,所有罪臣被秦参领押送回京,罪臣家眷被直接关押在大河府府衙的牢狱中。
&esp;&esp;等到户部高远道和这些罪臣一并被押送菜市口斩首,众人才知,李耀安去黄河的真正目的。
&esp;&esp;第171章 交接
&esp;&esp;黄河的蛀虫清理一空,现在就等朝廷派人来了。
&esp;&esp;但是来人估计也要个十来天,这十来天大河府的政务就全部摆在了李耀安的案桌上。
&esp;&esp;看到堆满桌子的折子,杨西宁想一把火给全烧了。
&esp;&esp;李耀安马不停蹄地处理了黄河的贪官污吏,又要处理积累的折子。
&esp;&esp;眼见着李耀安瘦了一大圈,杨西宁和丹青每天都在伙房发愁。
&esp;&esp;这里不是京城,要啥没啥的。
&esp;&esp;这里最好的东西就只有黄河鱼,可再好也让人快吃吐了。
&esp;&esp;杨西宁想了好久,终于决定去远一点的地方打猎!
&esp;&esp;丹青本来想跟着去,但想着李耀安身边不能缺人,就派了伙房几个认识野菜野果的跟着杨西宁。
&esp;&esp;有了伙房的人,他们走之前还带了一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