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不过,眼下时间尚早,一切都还不曾发生。
&esp;&esp;但这么看的话,就算白半拉眼下就现身此地,让他为了几百年前恩怨报仇雪恨,估计同样不太现实。
&esp;&esp;想到此处。
&esp;&esp;陈玉楼摇了摇头,敛起心中杂念,转而挪开话题。
&esp;&esp;“之前上山时,恰好在建福宫遇到掌教行崖道人,与他相谈甚欢,听他说,封兄自小通读道藏?”
&esp;&esp;“从建福宫来?”
&esp;&esp;果然。
&esp;&esp;一听这话。
&esp;&esp;封思北注意力瞬间被吸引。
&esp;&esp;青城山上道人不少,但真正能够算得上高修者,在他看来,也只有行崖老道一人。
&esp;&esp;这十余年里,他们两人论道数次。
&esp;&esp;几乎每一次都能产生共鸣,犹如醍醐灌顶一般。
&esp;&esp;“是啊。”
&esp;&esp;见他被吸引过来
&esp;&esp;陈玉楼话锋一转,简单抛出几个问题。
&esp;&esp;他们一行五人,如今虽然都已经修行入境,单论实力境界,封思北可能连杨方都尚且不如。
&esp;&esp;但对于道藏的理解之深。
&esp;&esp;却是连行崖老道都赞叹不已。
&esp;&esp;眼下正好趁此机会,好好请教一番,而有了方才铺好的路,封思北也半点没有藏私的意思,不厌其烦,循循善诱。
&esp;&esp;就是一旁四人,也是津津有味。
&esp;&esp;丝毫没有察觉到时间流逝。
&esp;&esp;几乎就一眨眼的功夫。
&esp;&esp;夜幕隐去,天色渐渐亮起。
&esp;&esp;宿在山中的鸟兽,纷纷从沉睡中醒来,一扫半夜的寂静。
&esp;&esp;“天都亮了……”
&esp;&esp;封思北半点没有疲惫之色。
&esp;&esp;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
&esp;&esp;一夜论道,虽然是他言多问少,但身前几人对于修道的天赋却是极高,往往随意指点几句,便能举一反三。
&esp;&esp;其中又以陈玉楼最为惊人,鹧鸪哨次之。
&esp;&esp;从言辞交谈看,他们两人之前应该有所涉猎,简单翻阅过道藏一书,但一点就通,这就可怕了。
&esp;&esp;“耽误几位一夜,实在抱歉。”
&esp;&esp;“陈把头,杨魁首,还有三位兄弟,这样,我去煮些吃食,等诸位用过早饭,再在洞府里好好休息如何?”
&esp;&esp;看着外面已经大亮的天。
&esp;&esp;封思北收起心绪,神色间闪过一丝歉意。
&esp;&esp;一行人接连赶路数天,又连夜登山,本来就已经风尘仆仆,自己这又拉着他们说了一夜,就是铁人也扛不住啊。
&esp;&esp;“不必麻烦了。”
&esp;&esp;“昨夜离开建福宫时,与老真人有过约定,向他讨要了几枚茶种,这正好天已大亮,下山去取,总不好让他老人家久等。”
&esp;&esp;见他起身要去做饭。
&esp;&esp;这天师洞中清贫如洗,一看就知道他平日在山上过的也是苦修日子。
&esp;&esp;陈玉楼哪能答应,赶忙制止道。
&esp;&esp;“吃口饭不耽误时间。”
&esp;&esp;封思北摇摇头,“实在不行,我去山下与老真人说一声。”
&esp;&esp;“真不用。”
&esp;&esp;“封兄,你我之间就莫要如此客套了。”
&esp;&esp;“我们几个也不饿,他日机会多的是。”
&esp;&esp;谢绝他的好意,陈玉楼带着几人,径直推门而出。
&esp;&esp;在封思北目送中,一行人走过廊桥,眼下正好是骄阳初升时,一缕金光破开茫茫云海,洒落在老君阁上,恍如金顶。
&esp;&esp;而青城山也不愧是洞天福地。
&esp;&esp;此刻,灵气之浓郁,身处其中,众人只觉得浑身通畅,呼吸之间气血鼓荡。
&esp;&esp;沿着云梯漫步向下。
&esp;&esp;静静欣赏着沿途风光。
&esp;&esp;足足半个多钟头后,视线中终于再次出现了那座依山而建的古观,虽然晨曦才起,但上山烧香的香客却已经不少。
&esp;&esp;建福宫内,鼓声悠扬。
&esp;&esp;一行人走过石道,远远便看到一个中年道人守在门外,见到几人,道人眼神不有一亮,带着个小道童迎了上去。
&esp;&esp;“见过诸位,贫道云素,奉师傅行崖真人之命,特意在此等候。”
&esp;&esp;“原来是云素道人。”
&esp;&esp;“久仰!”
&esp;&esp;见他自报家门,陈玉楼立马抱拳回应道。
&esp;&esp;“不敢。”
&esp;&esp;云素连连摇头,昨夜听师傅说过,眼前这位可是连他老人家都看不透的大修士,他才越龙门,哪敢造次。
&esp;&esp;简单攀谈了几句。
&esp;&esp;他这才从身后道童手里接过一只竹篓。
&esp;&esp;“这是观中道人,一早从沙坪山中招来的树苗和茶种,还请过目。”
&esp;&esp;虽然早有准备,但听他们说一早就去了后山。
&esp;&esp;陈玉楼还是忍不住一阵惊叹。
&esp;&esp;小心接过竹篓。
&esp;&esp;揭开低头一看。
&esp;&esp;竹篓内赫然放着足足六株幼苗,以及十多颗茶种,叶苗上甚至还沾着露水,隐隐透着一股微弱却纯粹的灵气。
&esp;&esp;“这……多谢道人。”
&esp;&esp;“还请一定代我替老真人问好!”
&esp;&esp;第392章 灵气催种、垂钓江头
&esp;&esp;半日后。
&esp;&esp;金马河往岷江去的水域上。
&esp;&esp;一艘大船随水南下。
&esp;&esp;底下一层船舱里,陈玉楼背窗而坐,身前木桌上,几只陶盆一字排开。
&esp;&esp;绿叶幼苗,在窗户缝隙里吹来的水风中轻轻摇曳。
&esp;&esp;赫然就是一早云素道人所赠的五株茶苗。
&esp;&esp;沙坪山上,一共三株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