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sp;在秋日的萧瑟凉风之中,两旁山道上的草木已经枯黄片片。
&esp;&esp;而那面中军大纛之下,一匹枣红色骏马当先而行,左右两侧皆是京营将校扈从左右。
&esp;&esp;大汉三等辽国公,那张方面阔口的脸上,神情满是威严、凝重。
&esp;&esp;身后可见旌旗遮天蔽日,长枪如林,大批京营将校在马上策马奔腾,扬鞭疾驰。
&esp;&esp;谢再义两道苍青粗眉之下,目中就带着几许虎狼般的凶狠。
&esp;&esp;“辽国公,再有五十里,就可抵达关城。”彼时,一个身形魁梧的青年斥候快步跑来,对谢再义朗声道。
&esp;&esp;谢再义虎目咄咄而闪,似爆射出精芒,沉声道:“诸将听令,近关城十里安营扎寨,不得有误!”
&esp;&esp;身旁的亲卫诸将,在这一刻,齐声应诺称是。
&esp;&esp;身后的京营大军渐渐抵近剑门关,在剑门关之下安营扎寨,准备攻城器械,打算攻打城池。
&esp;&esp;而城墙之内的高铖和陈渊、陈然等人也收到了手下兵丁的禀告,汉军攻打城池。
&esp;&esp;高铖和陈渊来到城头之上,眺望着远处大举攻城的汉军,心头紧张不已。
&esp;&esp;此刻的剑门关兵将构成以蜀军为主,大约有三四万人,此外就是四川十二家土司的番将,大约有两万余人,合计近五六万兵马,兵力可谓充足无比。
&esp;&esp;相比葭萌关,当金牛要道的剑门关无疑更为险峻,常有“天下第一险关”之称。
&esp;&esp;哪怕是在三国之时,魏军都无法越过天险,如果不是邓艾走阴平小道,蜀地能否被魏国所灭,尚在两可之间。
&esp;&esp;换句话说,此关比葭萌关还要险恶、雄峻。
&esp;&esp;纵观京营的这次平蜀之战,因为蜀地太过险要,进兵之道只有一条金牛道,故而汉蜀双方的战事乏善可陈,没有太多计谋变化,更多还是攻城拔寨。
&esp;&esp;这也是中国古代大多数战事的特点。
&esp;&esp;谢再义此刻率领大军抵近关隘,旗帜迎风飘扬,弥漫的刀兵之气惊得山林之中的鸟雀惊飞阵阵。
&esp;&esp;剑门关楼底层以青石石条垒砌,杜绝了挖掘地道埋藏炸药的可能,关隘底部基口为五十米左右,两侧都是山脉,从下往上看去,只有一线天。
&esp;&esp;高铖与陈渊、陈然等人立身在关城之上,同样看向谢再义所部。
&esp;&esp;“以京营之兵力,想要攻破剑门关,势必难如登天!”高铖目光灼灼,语气笃定说道。
&esp;&esp;双方兵力相差无几,而蜀军依仗巍峨险峻的雄关,足以拒遏朝廷京营的兵马。
&esp;&esp;陈渊道:“高兄,方才我留意了一下关城,朝廷这次用多少红夷大炮炮轰,都炸不开城池。”
&esp;&esp;甚至陈渊都想说,当初就不应该在葭萌关拒遏京营汉军,而是应该直接在剑门关阻遏朝廷的京营兵马。
&esp;&esp;但知道这有些不符兵家用兵之道,因为战略纵深太窄,只会将蜀军陷入更为不利的境地,反而不如先前迟滞、消耗京营汉军。
&esp;&esp;高铖剑眉挑了挑,眸光炯炯有神,朗声说道:“这次就是我蜀军转败为胜,大破朝廷的契机!”
&esp;&esp;陈渊道:“高兄所言不错,朝廷兵马在葭萌关已经困守一个多月,锐气已经失了八成,如果不是葭萌关为朝廷炸药所破,我军在葭萌关就能反击,现在以剑门关之险要,定能克制朝廷兵马。”
&esp;&esp;高渤低声道:“朝廷京营兵马攻城了。”
&esp;&esp;“咚咚……”
&esp;&esp;伴随着战鼓声响起,让人热血沸腾,震耳欲聋。
&esp;&esp;京营汉军抵近关城,红衣大炮向着剑门关炮击不停,就在无尽硝烟滚滚当中,炮弹落在剑门关关城的门楼上。
&esp;&esp;“咔嚓”之声,关城城门楼的屋瓦梁柱就为之上下震动,可见灰尘四下飞溅。
&esp;&esp;汉军将校士卒手持军械,缘一架木梯向着城墙攀爬。
&esp;&esp;此刻,蜀军将士手持弓弩,向着下方的朝廷京营兵卒攒射,滚木礌石自上方落下,狠狠砸在京营士卒身上。
&esp;&esp;攻城之战一直从半晌午持续到傍晚时分,汉军毫无进展。
&esp;&esp;……
&esp;&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