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红楼之挽天倾 第984节(2 / 3)

邀道:“永宁伯,下官在城中最大的酒楼水云轩设了薄宴,还请诸位大人过去一叙。”

&esp;&esp;众人说话间,前往水云轩酒楼。

&esp;&esp;二楼,包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esp;&esp;这时,广东布政使苗瑞放下酒盅,问道:“永宁伯,恕下官愚钝,如今濠镜方面的红夷总督,行文广州衙门,要求续签太宗年间的租约,下官等不知如何议处,上疏几次,朝廷阁部军机,皆无所应,未知京中是何用意?”

&esp;&esp;贾珩道:“京中诸位大臣目前还在商议此事,而本官所来,正是奉皇命考察此事。”

&esp;&esp;说着,看向不远处的都指挥使方峻,这是一个年过五十,头发灰白的老将,喝了两杯酒,须发皆张,脸膛红扑扑的,分明有些上脸。

&esp;&esp;“方都指挥使,如今红夷身在濠镜,拥兵多少,手下舟船多少艘?”贾珩沉声问道。

&esp;&esp;方峻面色凝重,低声说道:“红夷水师大约有两千多人,船只倒是不多,但多是海船,而火器则远胜我广东水师。”

&esp;&esp;贾珩道:“红夷之人,远道而来,火器竟比我水师还要强横?”

&esp;&esp;方峻心头微动,试探问道:“大人,朝廷是要与彼等红夷开战吗?”

&esp;&esp;贾珩沉吟道:“开战之事,非同小可,而是广东方面面对红夷势大,不得不有所准备,最近东虏南下,意欲联络海寇,袭扰我闽粤、江浙等府县,广东方面当有所戒备。”

&esp;&esp;说着,看向广东都指挥使方峻,问道:“方指挥使,广东方面不论水师、步卒都应加紧操练才是。”

&esp;&esp;方峻道:“下官遵命,只是水师作训向来由粤海将军负责。”

&esp;&esp;贾珩问道:“本官会相询邬将军的,邬将军怎么不在城中?”

&esp;&esp;“邬将军去了粤海水师,督促作训去了。”方峻目光闪了闪,低声道。

&esp;&esp;许是贾珩这位以整军闻名的军机大臣的到来,让邬焘这位统领水师的粤海将军觉得有些不安,这几天前往了水师营寨。

&esp;&esp;贾珩见此,心头暗暗记下次事,也不再多说。

&esp;&esp;席间,看了一眼面容儒雅,微笑缄默的广东参政刘孝远,倒并未第一时间取出林如海的书信。

&esp;&esp;待贾珩在广州官员的相陪下用过午饭,来到广州锦衣千户焦可准备的一座宅邸中歇息,陈潇坐在一旁,提着紫砂壶,倒着一杯茶,轻轻喝着。

&esp;&esp;贾珩落座下来,拿起广州千户所递送而来的记载广东官员履历以及社交关系的簿册翻阅着,问道:“潇潇,让他们准备点儿热水,等会儿你也洗个澡,一路上看着都风尘仆仆的。”

&esp;&esp;陈潇这会儿,正自拿着一方手帕擦着脸颊和鬓角的汗水,清声道:“这广州地方官员,似乎并不欢迎你到来。”

&esp;&esp;贾珩放下手中的簿册,道:“没有人希望头上多个婆婆。”

&esp;&esp;“你方才当着广州知府的面放出开战之言,是给红夷人听的?”陈潇压低了声音,给贾珩递去一杯水,问道。

&esp;&esp;贾珩拿过茶盅,抬眸看向少女,笑了笑道:“潇潇现在愈发是聪慧过人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贤内助是也。”

&esp;&esp;少女现在不仅能充作机要秘书,还能煮饭烧菜,此外还能在他身旁出谋划策。

&esp;&esp;陈潇闻言,柳眉之下的清眸眯了眯,在心头来回盘旋着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八个字,嘴角浮起一抹讥诮道:“我可不会给你缝制秋裳。”

&esp;&esp;贾珩:“……”

&esp;&esp;在暗中偷看、偷听完了,还过来动不动呛他一下。

&esp;&esp;哪天他也非要呛回去一下不可。

&esp;&esp;贾珩说着,沉吟说道:“我前来广州地界,除却广州官员担心官场地震,一路留意关注,想来广州也有红夷眼线注视,我先前在席间的话语一旦传扬出去,红夷方面自会心存疑虑,等到广东水师大张旗鼓练兵备战,红夷方面自会派出使者前来广州城相商。”

&esp;&esp;先前是他派了锦衣府以及军器监的官员前往濠镜查访,当来意泄露之后,其实已让濠镜地方的红夷掌控了主动权。

&esp;&esp;“粤海水师久疏战阵,战力不堪,未必打得过红夷,这些红夷自然也知道。”陈潇面色凝重,提醒道。

&esp;&esp;贾珩道:“不论粤海水师战力如何不济,红夷身处我国境内,军需补给都依赖我国境内,不能跨海远洋来攻,那就只能被逼迫到谈判桌上。”

&esp;&esp;想起粤海水师,不由想起粤海将军邬焘,这时候不来迎接于他,去水寨做什么?

&esp;&esp;贾珩提及此处,眉头紧皱,说道:“这个粤海将军去了水师营寨,还有广东巡抚,两人倒好像约好了一样。”

&esp;&esp;就在这时,从廊檐外间来了一个锦衣府卫,抱拳道:“都督,粤海将军邬焘前往花厅相见。”

&esp;&esp;贾珩面色微顿,与陈潇对视一眼。

&esp;&esp;这个邬焘,葫芦里究竟卖着什么药?

&esp;&esp;贾珩与陈潇来到前厅,正好见着一个年岁三十多岁,体态富态,面皮白净的中年武官坐在楠木椅子上,正在品着香茗。

&esp;&esp;“卑职见过永宁伯。”听到脚步声传来,邬焘屁股下恍若装了弹黄,一下子从椅子上弹起身来,朝着贾珩拱手一礼,恭谨说道。

&esp;&esp;贾珩伸手相扶,说道:“邬将军无需多礼,请坐。”

&esp;&esp;邬焘胖乎乎的脸上挂起热情的笑意,说道:“卑职方从水师营寨回来,听到永宁伯前来广州,欣喜不胜,不知老太太在京中身子骨儿如何?”

&esp;&esp;“我也是刚刚到。”贾珩点了点头,说道:“老太太身子骨儿一向很好。”

&esp;&esp;两人寒暄而罢,叙起正事。

&esp;&esp;贾珩放下手中的茶盅,问道:“邬将军这几天前往水师营寨视察舟船、兵丁,未知情形如何?”

&esp;&esp;邬焘迟疑了下,终究选择实话实说,说道:“舟船现在有福船二十六艘,四百料战船八十一艘,四百料巡船九十八艘,水卒和步卒则在三万五千左右。”

&esp;&esp;贾珩默然片刻,沉吟道:“如按五军都督府的经制,广东水师应有福船四十八艘,四百料战船一百三十二艘,四百料巡船一百五十三艘,水师五万,如今的战船和兵力……”

&esp;&esp;邬焘连忙说道:“那是隆治十五年的情况,时隔三十年之久,舟船水师早已不复旧观,兼之从广东都司拨付的银子,每年也不过六十万两,而这些银子除却要拨付给兵卒饷银,余下修补战船的银子也没有多少,以往广州市舶提举司还在之时,广东都司请求之下,户部还能划拨一些,但现在海禁时张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