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红楼之挽天倾 第868节(2 / 3)

;&esp;徐氏也有些担忧,说道:“那老爷,你快去吧。”

&esp;&esp;另外一边儿,贾珩出了水府,在一众锦衣缇骑扈从之下,直奔江北大营驻扎地西城的杨庙,而这一幕自是又为盐商安排的眼线留意到,禀告监视贾珩的诸方势力。

&esp;&esp;杨庙

&esp;&esp;此处离扬州城仅有三里半路,扬州繁华之地,常有兵丁,当年太宗建立江南、江北大营作为巡幸之所,同时也是对江南的威慑,但随着时间过去,原是北兵的二营在南方扎根,渐渐与南方士人亲近。

&esp;&esp;此刻,营房外的岗楼之上,几个兵丁聚在一起都在玩着骰子,“大大,小小”的声音传来。

&esp;&esp;贾珩来到营门之前,看向在岗棚里避雨饮酒的军士,眉头皱了皱,又是熟悉的气息。

&esp;&esp;“大人。”身旁的锦衣卫士李述低声道。

&esp;&esp;“先进军营。”贾珩吩咐道。

&esp;&esp;李述说着,快行几步,领着两个缇骑来到近前与守卫叙话,见来人穿着飞鱼服,哪里敢怠慢,一边儿往着里面向着将校通传,一边儿看着百余缇骑进得营房。

&esp;&esp;贾珩来到中军营房,已是正午时分,迎接而来的是节度判官黄弦以及一个唤作封贵的参将。

&esp;&esp;“这位大人,可是永宁伯当面?”

&esp;&esp;贾珩道:“正是本官,奉天子之命,节制江北大营,先前与你家节帅传过圣谕,打过照面,先来营中查看。”

&esp;&esp;说着,看向节度判官黄弦,道:“大营一应将校,可在营中?还是只有你们两个?”

&esp;&esp;黄弦面有难色,道:“有的告了假,下官就派人去知会其他将校。”

&esp;&esp;贾珩点了点头,也不多言,在帅桉后大马金刀地落座,里里外外站着锦衣府卫,然后不客气的吩咐黄弦,道:“将军中名册都搬过来,本官要翻阅。”

&esp;&esp;黄弦见此,心头一惊,道:“大人,兵丁名册繁多,只怕还要一段时间才能找寻齐备。”

&esp;&esp;“那就去找,待你家大人到来之前,尽数找回。”贾珩皱了皱眉,沉声说道。

&esp;&esp;他根本不担心会不会“撒豆成兵”,他自有法子应对。

&esp;&esp;黄弦连忙出了营房,急匆匆出了营房,一边儿派人寻找将校,一边儿派人去寻找水裕。

&esp;&esp;第708章 黛玉:每次都是这样……

&esp;&esp;扬州大营

&esp;&esp;随着节度判官黄弦吩咐着小吏将一个大箱子抬进中军营房,贾珩就开始翻阅军籍名册,点检将校士卒数目。

&esp;&esp;名册记载着名字、居所、年龄、身高,甚至相貌的明显特征。吃空额一般而言,名册上不会发现什么,因为可以造假。

&esp;&esp;贾珩查阅着兵籍名册,面无表情,却让下首的参将心头忐忑,不知这位少年勋贵心头所想。

&esp;&esp;就在这时,随着外间传来军卒的见礼声以及嘈杂的脚步声音,水裕在几个军将的簇拥下,进入中军营房,而后是陆陆续续的军将,多是目光惊疑不定地看向那坐在帅桉之后,垂首“刷刷”翻阅簿册的少年,不敢出言相询。

&esp;&esp;这一路上,已经得了节帅的确信儿,江北大营由眼前这位永宁伯提调。

&esp;&esp;贾珩放下手中簿册,抬眸看向水裕,沉声问道:“水节帅,军士名册所载之兵丁,是否皆在军中?”

&esp;&esp;水裕闻言,脸色微变,定了定心神,解释说道:“永宁伯,此事说颇有些复杂,兵籍之册有几年不曾重新造册登记,恐与实际兵额有所出入。”

&esp;&esp;贾珩道:“那本官等会儿就着人清点,看具体缺多少兵额,也好向金陵方面按实额讨饷。”

&esp;&esp;水裕闻听此言,一时间,只觉头大不已。

&esp;&esp;贾珩也不多言,阖上簿册,看向下方一众将校,道:“水节帅,也该我介绍介绍几位同僚,本官奉皇命提调江北大营,如何不能不识诸位将校?”

&esp;&esp;水裕闻言,心头暗暗叫苦,只能硬着头皮给贾珩介绍着江北大营的一应将校。

&esp;&esp;贾珩与几位将校见过,因为记忆力出众,做到人名与长相对应,道:“别的废话,本官就不说了,诸营兵丁实额多少,当如实奏报,如是让本官查出来,可就不太好看了。”

&esp;&esp;众人闻言面面相觑,心头凛然。

&esp;&esp;贾珩道:“驻军在扬州这等繁华之地,本官能体谅你们的难处,但不是使兵事懈怠的理由,圣上整军经武,有中兴之志,今江北营中实额多少,就报上来多少,不可再行欺上瞒下,克扣兵饷。”

&esp;&esp;此言一出,恍若挑破了一层窗户纸,营房之中鸦雀无声,都在思忖着利弊。

&esp;&esp;还是水裕当先开口,问道:“永宁伯从京中而来,许是还不知江北大营情形,有不少军士在扬州成了家,有家有口,全靠领着一份米粮度日。”

&esp;&esp;贾珩问道:“那这些人都算上,能够应命而来的实兵,可有万人?”

&esp;&esp;水裕迟疑了下,说道:“这个还是有着,先前不是派了不少兵马前往扬州,但现在手下军士都拖欠许久的粮饷。”

&esp;&esp;贾珩沉声道:“粮饷之事,等清点兵额之后,本官自会向金陵户部索要。”

&esp;&esp;之后,贾珩就在江北大营住了下来,开始以锦衣府经历司的人点检各营兵马实额。

&esp;&esp;在扬州之地,多方势力复杂,不比大同都是耕耘几代的将门,江北大营不好使出把荒山刷绿漆的欺瞒手段,最终在水裕的坦白下,最终确定了一个大差不差的数额,江北大营大概还有着万余人。

&esp;&esp;而与此同时,贾珩的动向也被各路探事汇总到盐商之处。

&esp;&esp;瘦西湖,汪宅

&esp;&esp;后院一座水榭之中,人头攒动,扬州八大盐商座无虚席。

&esp;&esp;汪寿祺放下手中的茶盅,苍老目光中精芒闪烁,问道:“你们怎么看?”

&esp;&esp;程培礼眉头紧锁,低声道:“这位永宁伯莫非真是来整军的?”

&esp;&esp;“老先生,会不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黄日善沉吟片刻,问道。

&esp;&esp;汪寿祺手缕颌下灰白胡须,道:“倒也不是没有可能,还是要再试探试探才是,等过几天,浣花楼要选新花魁,为中秋花魁大赛做筹备,他不是要领略扬州繁华吗?挑个好的扬州瘦马,给他送去。”

&esp;&esp;扬州青楼楚馆多达上百家,每年都会搞这种花魁大赛,算是扬州盐商的文娱活动。

&esp;&esp;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前宋人物基本毫无变动,苏轼早已经存在了,什么水调歌头,没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