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婆子笑道:“老太太,我也不知道,只是听小厮说,老爷这次是升了官儿,还说要开祠堂祭祖呢。”
&esp;&esp;王夫人这时,早已攥紧了手中的佛珠,只是鉴于先前的空欢喜“乌龙”,反而不敢出言,只是将一双期待的目光投向屏风处,静待贾政前来。
&esp;&esp;而隔着一扇屏风的里厢中,正在说笑的黛玉以及宝钗等人,也都陆续停了说笑,听着外间的动静。
&esp;&esp;这时,宝玉脸上的笑意顿时凝滞了下,他先前写好的检讨书今日一早儿,倒是在老爷哪里过了关,但老爷临走之前,却罚着他跪祠堂,等过来请安时,又被老太太唤住。
&esp;&esp;起得身来,低声道:“老祖宗,我还是去祠堂吧。”
&esp;&esp;“这都晌午了,该吃饭了,去祠堂做什么?”贾母原本笑容满面,脸上笑意敛去许多,皱了皱眉,看向宝玉。
&esp;&esp;她的宝玉,这是被上次打怕了?
&esp;&esp;念及此处,贾母作恼道:“今个儿是大喜的事儿,还要开祠堂祭祖,去跪什么祠堂?”
&esp;&esp;众人都不由心思古怪。
&esp;&esp;而说话的工夫,贾政也从外间进得荣庆堂,其人面容红润,手中还拿着一份儿告身,向着上首的贾母行了一礼,道:“母亲。”
&esp;&esp;“政儿,这是怎么说?是郎中?”贾母急声问道。
&esp;&esp;此刻,王夫人心头终于落了定,这次看来不是乌龙了。
&esp;&esp;不仅是贾母和王夫人看着贾政,一旁坐着的薛姨妈也暗暗留意。
&esp;&esp;至于里厢的宝钗、探春、黛玉也都凝神静听。
&esp;&esp;贾政尽量平复着激动心绪,以一种平静的语气,说道:“老太太,今日吏部部推,奏疏递至宫里,经宫里允准,儿子即日调至通政司右通政。”
&esp;&esp;“通政司,不在工部了?”贾母却没有反应过来,诧异说道。
&esp;&esp;贾政先前一直在工部为官儿,现在调到通政司,这是升了,还是降了?
&esp;&esp;王夫人也目光疑惑地看了过去,开始思索着通政司右通政是几品来着?
&esp;&esp;“这是几品官儿?”贾母终究没有忍住,追问道。
&esp;&esp;贾政面色微顿,一时间,竟有些不好意思,顿了顿,说道:“嗯,是从四品。”
&esp;&esp;此言一出,未等贾母有何反应,王夫人闻言,手中佛珠“啪嗒”落地,发出一声清脆声音,但这时却没有人笑这位荣府当家太太。
&esp;&esp;王夫人心头只觉被一股狂喜炸开。
&esp;&esp;从四品,竟不是五品?
&esp;&esp;这可真是……天可怜见,那位珩大爷这是良心发现了?
&esp;&esp;所以,她的诰命是不是……也能升升了?
&esp;&esp;而贾母也先是一愣,旋即怔了下,喃喃道:“从四品?”
&esp;&esp;凤姐笑着凑趣儿道:“老祖宗,二老爷这下连升了两级呢。”
&esp;&esp;贾母也被一股惊喜笼罩着,喃喃道:“这,这可真是大喜事儿了。”
&esp;&esp;主要是先前,一开始贾政藏着掖着,贾珩又不透露半句口风,贾母只以为能升一级就已不错了。
&esp;&esp;毕竟自家儿子在工部可是一二十年不动窝了,这往上升一品也就是了,现在一下子升两级,四品怎么也好听一些,离一品更近了许多。
&esp;&esp;而贾母的话,恍若掀开了荣庆堂中的喜悦气氛,再无反复,这是真正的喜事儿。
&esp;&esp;里厢的黛玉罥烟眉下的星眸瞥了一眼探春,也能看到三妹妹英丽眉眼间流溢的的喜色。
&esp;&esp;黛玉不由瞧了一眼宝钗,却见其脸上笑意澹澹,但眸中却亮晶晶的,也不知是什么情形。
&esp;&esp;外厢,薛姨妈也笑道:“这可真是开春头一桩喜事儿。”
&esp;&esp;贾母笑道:“是啊,怪不得前院的小厮贫嘴儿说着,得开祠堂祭祖,是得祭祖。”
&esp;&esp;说着,忽而想起一事,笑问道:“这都中午了,珩哥儿怎么和没见着回来。”
&esp;&esp;第526章 贾珩:大姐姐想怎么伺候我?
&esp;&esp;荣庆堂
&esp;&esp;厅堂之中都被一股喜庆的氛围笼罩着。
&esp;&esp;贾母坐在罗汉床上,看着贾政,感慨说道:“说来,当初你父亲上了遗表,这一晃眼儿,都有一二十年来了,家里那时候还不懂什么科举正途,加上又是宫里的恩典,不好拂了宫里的面子,但不想你在工部一衙,一待就是十几年,如是早知今日,许当初辞了官儿,你从此走科举之道,也还好一些?”
&esp;&esp;当初贾政承祖荫恩官为工部都水清吏司员外郎,一眨眼就近二十年光景,当真是一动不动,再也没有升官儿。
&esp;&esp;原因无他,恩袭得官,骤封一司员外郎,又非科甲正途,难免得上司漠视,同僚白眼,自也接触不到什么实务,也谈不上才干锻炼。
&esp;&esp;当然,贾代善也没有做错,许是他看出了自家小儿子迂阔不适官场的性情,走科举多半也走不通,且有着风险,不若求一份儿恩典,保全三代富贵。
&esp;&esp;听着贾母唏嘘感慨,贾政面色也有几分恍忽,十几载在工部为官的画面在心底浮现,心绪渐至复杂,说当道:“这些年虽仕途停滞不前,但好在家中诸事大致平安顺遂,如今思来,父亲他当初也是深谋远虑,知儿子才具不足,不堪大任。”
&esp;&esp;一个有心气的人,从青涩走向成熟,大致要经历三次自我认识。
&esp;&esp;第一次,是认识到自己的父母是一个普通人;第二次,是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第三次,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
&esp;&esp;随着年岁渐长,在三四十时,会明显感受到自己认知水平和个人能力的边界,会逐渐和自己和解。
&esp;&esp;贾政自也不例外,现在经过东府贾珩的对比以及种种事情,已经逐渐认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
&esp;&esp;事实上,在原着中,在其提督学政时,贾政在官场上毫无建树,心灰意冷,回返之后,突然觉得宝玉的性情或许也还不错,这就是与自己的最终和解。
&esp;&esp;凤姐笑了笑,转换了个话题说道:“老祖宗,老爷如今也算是苦尽甘来了,老太太,咱们可得请戏班子还有那杂耍的热闹热闹才是。”
&esp;&esp;但心头却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这一看就是东府珩兄弟为着老爷奔走,才生了这么两级,也不知……
&esp;&esp;这般念头一起,凤姐就偷瞧了一眼王夫人,见其脸上难掩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