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红楼之挽天倾 第73节(1 / 2)

&esp;&esp;朕的用意,想来你不会猜不到。

&esp;&esp;什么?

&esp;&esp;贾族有人不服,以你之才智,想来也不难靖服人心。

&esp;&esp;贾珩闻言,面上适时现出感激涕零之色,道:“圣上,草民先前在奏表有言,不恩祖荫,功名自取!不管是科举入仕还是弃笔从戎,敢不竭尽心智,以报效社稷?”

&esp;&esp;崇平帝点了点头,说道:“不恩祖荫,功名自取,这才是大汉武勋之后该有的样子。”

&esp;&esp;贾珩慨然说道:“草民已决定今岁经府县之试,唯愿有朝一日成为天子门生。”

&esp;&esp;崇平帝闻言,面色动了动,目光愈发温和,道:“以你才智,若科举入仕,想来也不难,只是……”

&esp;&esp;只是,朕现在就想用你才略。

&esp;&esp;但这种话,崇平帝自然不会说,想了想,觉得换种迂回说法可能更为妥当。

&esp;&esp;正要开口,想了想又是不妥,而而是给戴权使了个眼色,见这老奴正将头垂下装死,也不知搞什么名堂,不由冷哼一声。

&esp;&esp;戴权面色变了变,情知天子心意,这是要密谋国事,深深看了一眼贾珩,挥了挥手,领着宫女、内监徐徐而退。

&esp;&esp;“你先前正卒武,修甲兵之语,似有未尽之言。”待宫婢、内监退去,崇平帝目光咄咄地看着贾珩,不等其回答,又道:“朕欲整军经武,正应你先前之言,然而……京营久疏战阵,不堪大用,四王八公部旧各居要职,朕先前让你袭爵,就有正卒伍之意。”

&esp;&esp;贾珩拧了拧眉,道:“圣上,草民斗胆问一句,珩若袭爵,圣上使珩何为?”

&esp;&esp;“彼时,汝为贾族族长,与王子腾一左一右,可分化京营贾族的旧部将校。”崇平帝沉吟了下,想了想,倒也算开诚布公。

&esp;&esp;当然,崇平帝目前所为,除却贾家懵然不知,四王八公武勋集团无不感受到了一股潜在危机。

&esp;&esp;而崇平帝这边厢,既想用贾珩之智,显然不能连局势细情也不说。

&esp;&esp;贾珩拱了拱手,道:“圣上此策高明,只是京营诸军既不堪大用,圣上为何不另起炉灶,裁汰京营旧部,再练新军?”

&esp;&esp;崇平帝凝了凝眉,眸光闪了闪,道:“再练新军?”

&esp;&esp;贾珩清声道:“圣上,前汉之时,武帝在建章营练羽林精骑,诚有大汉扬威于疆外数百年,况圣上容草民不自量力,说句腹心之言,圣上欲治平天下,既觉四王八公不可信,为何不另拣选天下精兵强卒,翊卫左右,以为鹰犬爪牙?”

&esp;&esp;此言当真是腹心之言了。

&esp;&esp;“编练新军,谈何容易,不说钱粮问题,就是将校并无得力之人……”崇平帝目光深了深,心底也有几分意动,只是这事并不好做,阻力重重,比如重华宫的太上皇……

&esp;&esp;崇平帝默然片刻,沉声道:“裁汰京营老弱,你可知牵一发动全身,上下掣肘?否则,朕也不会由你袭爵。”

&esp;&esp;贾珩知道这是崇平帝不知新兵之利,还有犹疑,但其实天子已经心动了。

&esp;&esp;没有人能拒绝拥有一支绝对忠诚于自己的军队。

&esp;&esp;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esp;&esp;四王八公之下的京营,对天子的忠诚显然不是绝对的。

&esp;&esp;如今是双日悬空的政局,如《红楼梦》原著所言,等太上皇一去,荣宁二府抄家灭族,四王八公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esp;&esp;现在,他其实不急,只不过是给天子心底埋下一颗种子。

&esp;&esp;第108章 再居其间,于理不合

&esp;&esp;大明宫中——

&esp;&esp;崇平帝面现凝思,片刻之后,道:“子钰,编练新军一事,兹事体大,不可轻举妄动。”

&esp;&esp;贾珩点了点头,道:“圣上所言极是,是需得好好筹谋。”

&esp;&esp;崇平帝君转而岔开此事,道:“还有一事,说来也与武事有关,方才兵部的李卿建言,要在河北一省,给予地方州县募训、调度兵卒之权,以遏东虏肆虐之势……杨阁老却说此例不可开,由是为乱政之始,假以时日,恐于地方尾大不掉。”

&esp;&esp;贾珩沉吟了下,问道:“圣上,李兵部的意思,莫非是让州县或地方士绅,筹建乡勇、团练,以济边事之难?此举不费国家钱粮,以之钳制东虏精骑?”

&esp;&esp;当国家兵制败坏之时,就会求助于地主士绅的武装力量。

&esp;&esp;如北宋末期的抗金义军,以及晚清的湘淮楚之军。

&esp;&esp;当然,二者的领导者以及组建者的成分不同,与朝廷的关系也不同。

&esp;&esp;前者可能视如夜壶,警惕提防。

&esp;&esp;后者则是干儿子,警惕也有,但并不排斥将其汲取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

&esp;&esp;之所以会如此,根源都是一致的。

&esp;&esp;王朝中枢的军事体制太过腐败无能,无法对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已然积重难返,只能求助于体制外的新生力量。

&esp;&esp;类比写小说,改文……还不如重写。

&esp;&esp;在封建时代,则是将权力让渡给州县,是谓大权旁落,后世是扔给资本军事承包。

&esp;&esp;如果用后世的话语,如交通、基建、法治一样,安全和秩序同样是国家机器提供给民众的公共产品,且是最基础的公共产品。

&esp;&esp;当然,国家机器不是免费提供的,老百姓交了税,古人所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esp;&esp;但因为体制的低效无能,运转失灵,往往都是收了钱不办事、办不成事儿,甚至还要多次加钱。

&esp;&esp;毕竟,办事多累啊,劳心劳力,不如懒散享乐。

&esp;&esp;好逸恶劳,这才是人性。

&esp;&esp;“如今的陈汉,不仅是吏治腐败,就连兵制也是……九边数十万大军,京营二十大军,结果闹得京畿三辅之地都有贼寇为祸,这兵制不说烂透了,也已经七七八八。”贾珩思忖道。

&esp;&esp;“李卿也是作如此语,朕觉得有几分道理。”崇平帝见贾珩一点就透,心头微动,面色和煦,问道:“子钰以为呢?”

&esp;&esp;贾珩沉吟了下,他知道天子此刻询问他,并不是说对他言听计从,而是集思广益,或者以他见识通达,纵有不得,也有参考之意。

&esp;&esp;贾珩道:“珩以为李兵部之言可取,若由州县招募燕赵之士,护卫桑梓,可稍稍减少东虏入寇之损,但于九边颓势,圣上尚不能抱有太多期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