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在杨玉环面前,李隆基说出心里话,没有伪装。
&esp;&esp;即便他刚才向杨国忠安排抵挡“李贼”,但他知道李瑄的强大,和在河陇的威望。
&esp;&esp;正如他所说,他害怕。
&esp;&esp;害怕一觉醒来,失去全部。像亡国之君一样凄惨。
&esp;&esp;这一次,李隆基主动脱下自己的帽子。
&esp;&esp;几乎是满头的白发。
&esp;&esp;两个月前,他没有这么多白发。
&esp;&esp;杨玉环无言以对,泪水再次流下。
&esp;&esp;错在对她的宠幸!
&esp;&esp;是她错了。
&esp;&esp;如果她早点识破安禄山,不留情面的将姐妹兄弟留在剑南,是不是可以避免灾祸呢?
&esp;&esp;如果李瑄一直在宰相的位置上,变法顺利,会不会有这次叛变呢?
&esp;&esp;“明明很强大啊!古往今来,有谁的功绩能比上我?”
&esp;&esp;李隆基又走到挂在殿中的地图前,一寸一寸抚摸着大唐的版图。
&esp;&esp;东西南北跨地万里的版图,前无古人啊!
&esp;&esp;他抚摸到青海,抚摸到吐蕃,抚摸到回纥,抚摸到河中,抚摸到里海……
&esp;&esp;那开疆扩土,竟一人所为。
&esp;&esp;“他……会来到长安吗?”
&esp;&esp;李隆基不禁又失声痛哭。
&esp;&esp;人终非草木,杨玉环来到李隆基身边安抚无助的李隆基,直到他恢复冷静。
&esp;&esp;……
&esp;&esp;不久后,杨国忠再次来报,裴泛、姜度等李瑄的岳母和家人,都已经逃之夭夭。
&esp;&esp;现在只期望禁军能将李适之追回来。
&esp;&esp;又是惊动长安的一天!
&esp;&esp;在过年的前夕,李瑄造反!
&esp;&esp;一个边帅的家人,质子逃出长安,唯有用造反解释,没有任何辩解的空间。
&esp;&esp;王莽谦恭未篡时!
&esp;&esp;结合种种,有理由怀疑李瑄蓄谋已久。
&esp;&esp;人们不禁用昔日的王莽,与李瑄画上等号。
&esp;&esp;简直太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