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p;&esp;而他的“恩相”李瑄,一心为国家,为苍生百姓,却罢相遭贬。
&esp;&esp;这无一不再打磨杜甫对政治的热情,以至于现在杜甫心灰意冷。
&esp;&esp;如果国家有难,他一定会义无反顾地帮助。但现在杜甫则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
&esp;&esp;家中有一些薄田,栽种一些果树、药材,杜甫自认为可以养家糊口。
&esp;&esp;“在西域为将,不是我的心愿。我一定还会再回来的……”
&esp;&esp;李瑄微微摇了摇头,惆怅地说道。
&esp;&esp;他的话没说完。
&esp;&esp;只是不知道再回来的时候,杜甫和王维会怎么看他。
&esp;&esp;他最希望的事情,就是让杜甫今生不再写下《三吏三别》。
&esp;&esp;他一定会做到。
&esp;&esp;“郡王再回长安,不仅仅是我的愿望,也是天下百姓的希望。”
&esp;&esp;杜甫以为李瑄要重回为相。
&esp;&esp;他已经看到盛世之下的暗流涌动,只有天水王重整朝纲,才能让大唐恢复开元年间的盛世。
&esp;&esp;“摩诘,有无念想,再度西去。”
&esp;&esp;李瑄又问王维道。
&esp;&esp;此时王维还担任文部郎中的职位,但只是挂了职衔而已,大部分时间称病在家。
&esp;&esp;由于文坛领袖的身份,杨国忠不想去搭理王维。
&esp;&esp;“虽向往西域之景,但我更不可能离开长安。”
&esp;&esp;王维向李瑄回答道。
&esp;&esp;他的心境已经变得不一样了,觉得自己再难涉足政事。
&esp;&esp;对自己的前途也不抱有任何希望。
&esp;&esp;王维有自知之明,知晓圣人在利用他“一代文宗”的身份,装扮盛世,粉饰太平。
&esp;&esp;“可惜!今日我们相约在白鹿原上,下次郊游饮酒不知是什么时候,希望还有下次吧!”
&esp;&esp;李瑄知道不可能,只是随便一问。
&esp;&esp;“郡王才华无双,是能兼济天下的相才,是古今未有的大将军,我们的诗词,未能描绘郡王十一。能受到郡王的礼遇,也是我们的幸事。只要郡王回长安,我们随时会见面。”
&esp;&esp;王维也错会李瑄的意思。
&esp;&esp;就身份而言,他与杜甫都差之千里。而李瑄与他们相交,是文人,是朋友。
&esp;&esp;十年来,李瑄的身份一再提高,王维都未觉得疏远,千万里赠诗,情意绵长。
&esp;&esp;李瑄只是笑了笑,他们今夜一起饮酒,谈古论今。
&esp;&esp;从开元的强大,说到泰山封禅,又说到天宝的危机四伏。
&esp;&esp;从姚崇开始的一任任宰相,说道张九龄、李林甫,又说到杨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