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严打行动结束后,李瑄邀请李隆基参观国库。
&esp;&esp;左藏库中,慵懒的李隆基看到满库的帛锦、黄金、珠宝后,精神一振。
&esp;&esp;一个月前,他参观过左藏库,远远没有这么多。
&esp;&esp;现锦绢铜钱堆积如山,金银珠宝摆满货架,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样。
&esp;&esp;新法需要大量钱财,战争缴获的金银珠宝,和上贡的物品还未用完,现国库又增加一大批。
&esp;&esp;“七郎这些都是处罚青楼得到的?”
&esp;&esp;李隆基好奇询问李瑄。
&esp;&esp;“回圣人,正是如此。每一个青楼都有宝库,他们虽然缴纳重税,但通过各种手段,依然能保持巨大盈利。特别是灵翠楼这种,他们与教坊联系在一起,选择优妓,日进斗金。”
&esp;&esp;李瑄向李隆基回答到。
&esp;&esp;这个时代青楼是最暴利的行业。
&esp;&esp;王公子弟,豪商大贾,为自己的面子,挥金如土。
&esp;&esp;当李瑄处置一些逼良为娼的青楼,抄了他们的资产后,觉得罚灵翠楼等青楼罚得太少了。
&esp;&esp;“不遵律法,该罚!”
&esp;&esp;李隆基吐出这几个字,见到属于他的金银珠宝,心情总算好不少。
&esp;&esp;“一个月后,吐蕃大论玛祥·仲巴杰派遣的使者和贡品,会到达长安。届时国库可再次丰厚。”
&esp;&esp;李瑄向李隆基说道。
&esp;&esp;他太了解李隆基,只要能为他找到可供挥霍的金银珠宝,不论怎么搞,李隆基都会既往不咎。
&esp;&esp;第290章 科举,李瑄的态度
&esp;&esp;“七郎能将自己家财,充当国用。又执法严明,才使国家越来越富有。不过七郎还是要保持与宰相们的和睦。”
&esp;&esp;李隆基又想起李瑄与李林甫的恩怨。
&esp;&esp;“臣遵旨!”
&esp;&esp;李瑄简单的三个字敷衍,代表并不想与李林甫和睦。
&esp;&esp;李隆基能听出来。
&esp;&esp;他得知李林甫的儿子李屹被打得毁容了,发疯了一样,终日不见人。
&esp;&esp;仪容是君子的关键,李隆基的长子李琮打猎时被猛兽伤到面部,终生留下疤痕。
&esp;&esp;李琮的母亲是华妃,在皇后无子嗣的情况下,有着高贵的身份,却因脸上疤痕无缘太子之位。
&esp;&esp;所以李隆基想要再调解李瑄和李林甫,几乎不可能。
&esp;&esp;如今这种情况,最好是罢一人为相。
&esp;&esp;李瑄是新法的主持者,自然不能被罢。
&esp;&esp;李林甫当了十几宰相,在李隆基心中劳苦功高,让他享受几年好时光,他留恋那几年的滋味,希望还有那种机会。
&esp;&esp;参观左藏库后,李隆基回到兴庆宫。
&esp;&esp;他很开心,但也有些不顺心。
&esp;&esp;他想冬天快些到来,前往华清宫中,再大梦一场。
&esp;&esp;希望一觉睡醒的时候,争端结束,变法完成。
&esp;&esp;九月一日,科举在贡院举行。
&esp;&esp;李瑄作为主考官,亲自主持科举。
&esp;&esp;誊录文吏也在待命,弥封手也已准备就绪。
&esp;&esp;直到现在,李瑄都没有指定阅卷官。
&esp;&esp;但心中已经有人选。
&esp;&esp;裴遵庆、李岘、岑参、颜真卿、上官青等数十人为阅卷官。
&esp;&esp;等考试完成,誊录文吏抄写完毕,弥封以后,再向他们下发文书,到贡院改卷。
&esp;&esp;第一次新科举一定要公平公正。
&esp;&esp;随着钟声敲响,数千考生浩浩荡荡,鱼贯而入。
&esp;&esp;时辰到,监考官下发卷纸。
&esp;&esp;考生第一时间阅题。
&esp;&esp;第一题《观书有感》。并附有李瑄的诗。
&esp;&esp;这首诗,未在长安流传。但却富含哲理,意味深长。
&esp;&esp;考生皆赞叹李相的才华和成熟,要不是标明为李相所作,他们还以为是数十年阅历的人为之。
&esp;&esp;依靠观书有感,考生们想法五花八门。
&esp;&esp;有的考生想依李瑄的诗而套作,有的考生想另开诗赋,有的考生想以自己的观书有感赋文。
&esp;&esp;但文笔的深浅,思想的薄厚,立意的远近,还需要作成以后由考官审阅。
&esp;&esp;第二题新法的策令,文人们皆知新法,但若是潜意识里反对新法,一定做不好此题。
&esp;&esp;此题目才是最关键的一题,哪怕诗赋再好,新法策令不行,会直接淘汰。
&esp;&esp;至于第三题的算术,让考生们惊奇,他们听说算科才有算术,怎么进士科也要考算术?
&esp;&esp;一些考生在心中抱怨。
&esp;&esp;所有考生的题目一样。
&esp;&esp;除了经典的“鸡兔同笼”以外。
&esp;&esp;第二算术题为:今有北乡算八千七百五十八,西乡算七千二百三十六,南乡算八千三百五十六。凡三乡,发徭三百七十八人。欲以算数多少衰出之,问各几何?
&esp;&esp;第三算术题为:今有甲持钱五百六十,乙持钱三百五十,丙持钱一百八十,凡三人俱出关,关税百钱。欲以钱数多少衰出之,问各几何?
&esp;&esp;这是一个官吏算人头税和关税的题目。
&esp;&esp;为地方官吏后,时时要用到,也非常简单。
&esp;&esp;但就是这种简单常用的算术题,却让一部份考生抓耳挠腮。
&esp;&esp;他们熟读经典和圣贤书,算术也只是学习最普通的。
&esp;&esp;《九章算术》不仅需要读,还需要研究,举一反三。
&esp;&esp;把这些掌握,对于日常算术,绰绰有余。
&esp;&esp;大部分考生都能做出算术题。
&esp;&esp;那些答不出算术题的,除非能写出惊为天人的新法策论,否则进士无缘。
&esp;&esp;考到一半的时候,李瑄出现在考场上。
&esp;&esp;李瑄看考生的名单,有吴中四士之一包融的儿子,包何。
&esp;&esp;也有小有名气的诗人李嘉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