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直到四更天后,李瑄才带着裴灵溪回到天水王府。
&esp;&esp;八月二十三日,朝会。
&esp;&esp;一如往常一样,李瑄不疾不徐的声音,响彻朝堂,代表着在文武百官心中的影响力。
&esp;&esp;中书门下事务,地方事务,日常事务,李瑄处理得游刃有余。
&esp;&esp;最后,李瑄向李隆基汇报迁民进展、常平新法进展后,退回自己的坐位上。
&esp;&esp;“启禀圣人,臣有本奏!”
&esp;&esp;就在高力士准备喊退朝的时候,刑部侍郎萧隐之出班向李隆基一拜。
&esp;&esp;“萧侍郎有何要事?”
&esp;&esp;李隆基让萧隐之直说。
&esp;&esp;朝廷事务,井井有条。让李隆基对烦闷的朝堂失去兴趣。
&esp;&esp;他认为自己已经掌控一切,哪怕不入朝堂,也可以歌舞升平。
&esp;&esp;“回陛下,臣弹劾新安令李銙收受豪强贿赂,似与豪强勾结,阻挠新法推行。”
&esp;&esp;萧隐之出列,是要弹劾一个县令。
&esp;&esp;新安县,属于都畿之地的一个大县,紧靠着洛阳。也是前往洛阳的必经之路。
&esp;&esp;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想知道新安令的身份,竟然还敢在两京之地,做出反抗新法的事情。
&esp;&esp;京畿和都畿,一直是监察最严格的地方。
&esp;&esp;有大臣想到什么,心中陡然一惊。
&esp;&esp;特别是李霅、李季卿、李琦等人,面色大变。
&esp;&esp;“这还用问吗?交由御史台处理,先将新安令押回长安审讯。”
&esp;&esp;李隆基根本就没看萧隐之递上来的奏折,懒洋洋地下达政令。
&esp;&esp;不过是一个县令而已,哪用大费周章,在朝堂上禀告。
&esp;&esp;天下的县令数以千计,由吏部和宰相们商量着就行了。
&esp;&esp;“臣只是觉得难办!”
&esp;&esp;萧隐之并没有退下,他向李隆基一拱手后,向李隆基禀告道:“因为新安令李銙是李相的堂兄。”
&esp;&esp;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esp;&esp;从香案前到大殿门口,文武百官都来了精神。
&esp;&esp;这是骇人听闻的消息。
&esp;&esp;因为李瑄一直被称为“克己奉公”“大公无私”,是士人文人眼中一心图变求强的宰相。
&esp;&esp;而李瑄一直磨刀霍霍,准备杀鸡儆猴。
&esp;&esp;现李瑄的堂兄似乎犯法,百官想看李瑄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esp;&esp;稍有不慎,威望扫地,前功尽弃。
&esp;&esp;李銙,为李玼的儿子。
&esp;&esp;李玼为李适之的亲兄长。
&esp;&esp;由于李适之是李象花甲之年才生下的儿子,现在李适之亲兄弟都已经去世。
&esp;&esp;所以李适之对李銙、李粹等侄子颇为照顾。
&esp;&esp;李瑄封王,出将入相,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esp;&esp;不仅仅亲兄弟被提拔,堂兄弟也因此幸运。
&esp;&esp;如争气的李粹,已经是上郡太守。
&esp;&esp;李銙本来只是考核不及格的县尉,现在却成为大县太守。
&esp;&esp;“萧侍郎这是什么话?难道因为新安令是李相的堂兄,就不去过问了吗?你在朝堂上小题大做,这是什么意思?”
&esp;&esp;萧隐之话落没多久,在李隆基都在皱眉头的时候,刚升任御史大夫的杨慎矜出列,向萧隐之质问道。
&esp;&esp;“臣并非小题大做,而是担心御史台的官吏,因此而免去对新安令的责罚。”
&esp;&esp;萧隐之并不怕杨慎矜,他直言不讳地说道。
&esp;&esp;为什么御史台会不过问新安令?
&esp;&esp;萧隐之就差指名道姓了。
&esp;&esp;“萧侍郎言过了,都知道李相高风亮节,大公无私,怎么可能因为亲人犯错,而去包庇呢?据说李相熟读《春秋》,一定知道石碏大义灭亲的故事,如果新安令真有问题,李相绝不会姑息。”
&esp;&esp;达奚珣出列说道,看似在维护李瑄,实则阴阳怪气。
&esp;&esp;“李相,你怎么看待此事?”
&esp;&esp;李隆基沉声向李瑄问道。
&esp;&esp;如果是私下说这件事情,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揭过去。
&esp;&esp;但在这朝堂之上,大臣又将李瑄抬得这么高。
&esp;&esp;如果不过问此事,对李瑄影响太大。
&esp;&esp;李瑄是新法的领袖,许多理想者的意志,都集中在李瑄身上。
&esp;&esp;李隆基当了快四十年皇帝,许多事情早就司空见惯,一个县令收受豪强贿赂,不过是常见的小事。
&esp;&esp;爱屋及乌,李隆基不想多问罪。
&esp;&esp;“臣请御史台将新安令缉拿归案,仔细调查。正如达奚侍郎所说,臣略懂《春秋》,当时楚国有一个令尹,叫斗谷於菟,他的族人犯法以后,被廷理拘捕,然廷理听说犯人是斗谷於菟的家人后,立即将其释放。斗谷於菟训斥了廷理,对族人用刑。是以楚国上下,没有人不服斗谷於菟,所以楚国国力飞涨,有北上争霸的实力。好在这样的事情,并未发生,我大唐的御史台、刑部,还是恪尽职守的。臣愿意如斗谷於菟一样,执法不避亲。如果新安令李銙罪证属实,立即处死,震慑天下郡县……”
&esp;&esp;李瑄出班,借着达奚珣的话,用春秋时楚国名相斗谷於菟举例,以表示自己的决心。
&esp;&esp;堂兄李銙受贿,还是李瑄最痛恨的豪强。
&esp;&esp;这是在打李瑄的脸?
&esp;&esp;如果李銙的罪证属实,李瑄不会放过他。
&esp;&esp;哪怕不够死罪,也直接处死!
&esp;&esp;因为李瑄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变革派声明,新法用重典,要杀鸡儆猴,震慑天下,以免出现人间悲剧。
&esp;&esp;他也向李隆基禀告,李隆基给了李瑄先斩后奏,可处死太守、县令的权力。
&esp;&esp;若轮到自己家人犯事,就放一马,这次变法直接缴械投降算了。
&esp;&esp;以后也不要再有变法的打算了。
&esp;&esp;但李瑄要调查清楚,以免有人陷害李銙。
&esp;&esp;不过李瑄有一种预感,李銙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