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由于韦坚、太子,哪怕李瑄羞辱皇甫惟明,皇甫惟明也不会入李林甫的府上。
&esp;&esp;裴宽更不用说,虽然李林甫给裴宽使绊子,但裴宽拜相以来展露才干,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esp;&esp;在李林甫无法掌控三司后,裴宽在许多事务上都不给李林甫面子。
&esp;&esp;所以李林甫需拉拢的,还是四五品的官吏。
&esp;&esp;“右相,不能如此胡来下去,如果盛世毁于一旦,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就是罪人。”
&esp;&esp;礼部侍郎达溪珣说道。
&esp;&esp;其他的公卿大臣纷纷附和,
&esp;&esp;“为今之计,只有等天水王的决策出现失误,我们抓住失误,弹劾天水王,使圣人取消策令。”
&esp;&esp;李林甫沉思一番后,向公卿大臣们说道。
&esp;&esp;“右相……所言甚是。不过您是百官之首,还得您以为先,避免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坏了国家大事。治国和打仗怎么能混为一谈呢?”
&esp;&esp;陈希烈向带头赞同李林甫的话,暗指非常明显。
&esp;&esp;“我们听右相的。”
&esp;&esp;其他公卿大臣面面相觑后,一个个说道。
&esp;&esp;“好!以前我执政多有过失,现向诸位赔罪。人老以后,只想让国家昌盛,损害国家的事情,一定要阻止。”
&esp;&esp;李林甫突然起身,对公卿大臣们拱手一礼。
&esp;&esp;“岂敢!我等都知道右相为国为民。”
&esp;&esp;公卿大臣们连忙回礼,但除了李林甫的亲信外,没有一个相信“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esp;&esp;他们联袂而来,只因李林甫与李瑄是死敌,借助李林甫的手,破坏李瑄的政策。
&esp;&esp;他们不害怕李瑄报复,因为他们是朝堂的大多数,是州郡的大多数。
&esp;&esp;当从上到下,都觉得深以为然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风气。
&esp;&esp;此风气哪怕违背道德与良知,也不会让既得利益者内疚。
&esp;&esp;当混浊成为常态,清白也是一种罪过。
&esp;&esp;有些人憎恨光明正大,是以为天下没有这样的人。即便见过光明正大的人,见过为国家英勇献身的人,也会视而不见。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esp;&esp;想扶正这种风气,就必须有一次轰轰烈烈的大变革!
&esp;&esp;朝臣此次在李林甫的府邸会面,意义是重大的。
&esp;&esp;本来以为失势的李林甫,一盘散沙的公卿大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联合起来。
&esp;&esp;形成名义上的“保守派”,李林甫从玩弄权术的权臣,成为保守派的领袖。
&esp;&esp;只要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敌人也可以成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