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噗嗤!”“噗嗤!”
&esp;&esp;在百姓的呼呼声中,一颗颗好大的脑袋落下。
&esp;&esp;李瑄的威望,在敦煌百姓心中已到达顶点。
&esp;&esp;那些被解救的妇女家庭,对李瑄更是敬若神灵。
&esp;&esp;斩首完毕,其余官吏家人、豪强家人,连带着俘虏的奴仆、郡兵,都押送到姑臧城。
&esp;&esp;敦煌不可能用到这么多人。
&esp;&esp;发生在敦煌城东门的斩首事件,没几天就传遍河西走廊,传到陇右诸郡。
&esp;&esp;虽然朝廷公布是敦煌豪强谋反!
&esp;&esp;但敦煌豪强为何谋反,他们最清楚不过。
&esp;&esp;李瑄就是屠夫,专门屠戮豪强,和汉代的酷吏一样残忍。
&esp;&esp;但在河陇,豪强根本无法与李瑄相抗衡。
&esp;&esp;因为李瑄不仅控制军队,还随意驱使诸胡部,豪强连组织在一起的机会都没有。
&esp;&esp;河陇豪强认定李瑄迟早会宰了他们,于是纷纷向东迁徙。
&esp;&esp;有的土地,能贱卖给当地富农,大族。但许多土地,都白白舍弃。
&esp;&esp;新的地方,他们失去土地,注定会没落,因为当地一定会打压外来者。
&esp;&esp;这种豪强迁离河陇,对李瑄来说不是好事。
&esp;&esp;豪强们不会再心存幻想,当他们退无可退的时候,就会寻战时机爆发……
&esp;&esp;第203章 三十三万大军,十八名顶级猛将
&esp;&esp;敦煌大案,告一段落。
&esp;&esp;李瑄让颜真卿留在敦煌郡,暂主日常事宜,等敦煌太守到任以后,颜真卿再回凉州城。
&esp;&esp;这一日,碧波如洗,晴空万里。
&esp;&esp;趁清晨凉爽,李瑄带着神策卫,准备离开敦煌。
&esp;&esp;得知李瑄将要离开,敦煌百姓纷纷前来欢送。
&esp;&esp;李瑄并未骑马出城,他看到周围的垂髫小儿围着他,直接抱住一名小孩,将他放在马背上。
&esp;&esp;小孩一点都不害怕李瑄,他问过大人,都说这是仁厚的将军。
&esp;&esp;他们很不解,前几日城外杀死那么多人,大人捂住小孩的眼不让他,为什么被称为仁厚的将军呢?
&esp;&esp;等他们长大后,或许就有答案!
&esp;&esp;李瑄的仁厚不仅仅是除去商贼、豪强、贪官,还给敦煌的百姓分到好处,耕地。
&esp;&esp;“将军,我将来也要成为将军!”
&esp;&esp;骑在李瑄马上的小孩奶声奶气的说一句,很大方。
&esp;&esp;“哈哈,你大有可为!”
&esp;&esp;李瑄为小孩牵着汗血宝马,防止马暴躁。
&esp;&esp;百姓们都被李瑄的胸怀所感动,有的老人活了五六十年,从未听说过大人物能放下身段,与民同乐的事情。
&esp;&esp;李瑄可是统领十几万精锐士卒的皇室宗亲,楚国公。
&esp;&esp;其他的边帅如果能做到正眼瞧百姓,都算是值得称赞的。
&esp;&esp;但那和李瑄相比,也差了许多境界。
&esp;&esp;颜真卿跟着李瑄,每一日都有不同感悟。
&esp;&esp;他知道士族可能对李瑄大开杀戒颇有微词,但那是他们有利益牵扯在其中。
&esp;&esp;凭心而论,李瑄的爱民与诛恶,并不矛盾。
&esp;&esp;矛盾的只是那些人罢了。
&esp;&esp;李瑄对豪强的定义明确。
&esp;&esp;大族、乡绅、士族,草菅人命者,欺男霸女者,鱼肉百姓者。谓之“豪强”。
&esp;&esp;渊源且家风明亮的家族、富农,皆不必顾虑。
&esp;&esp;哪怕是土地兼并,只要没有犯下豪强之罪,就不会被李瑄处置。
&esp;&esp;亲卫们也效仿李瑄,将一个个孩童放在马上,为孩子们牵马,逗得他们哈哈大笑。
&esp;&esp;这是他们第一次不怕官兵。
&esp;&esp;李瑄的亲卫都是游侠出身,轻生重义勇于急人之难。
&esp;&esp;他们跟随李瑄,只是想跟随英雄,行正义的事情。
&esp;&esp;哪怕如大诗人王维《少年行》中的一样,也是轰轰烈烈的一场!
&esp;&esp;纵死犹闻侠骨香!
&esp;&esp;但李瑄对亲卫,有严格的晋级标准!
&esp;&esp;除了李瑄指定的几名亲卫以外,杀敌数量够,都会提拔为郎将,衙将。
&esp;&esp;他的绢赏赐,必然将一部分赏赐给亲卫,另一部份交给战死亲卫的家属。
&esp;&esp;亲卫们虽着内外两重甲,但难免在随李瑄冲阵时伤亡。
&esp;&esp;也正是因为李瑄的厚重,亲卫在战斗的时候,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使神策卫在冲阵的时候所向披靡。
&esp;&esp;“将军,您是贵人,父老乡亲没什么能拿出手的,只是凑了点钱,您请收下,作为用度。”
&esp;&esp;李瑄的队伍到一处路口的时候,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用两头骡子驼了几袋钱,要送给李瑄。
&esp;&esp;这些都是敦煌百姓七拼八凑的,为感激李瑄。
&esp;&esp;在燥热的天气中,如果送其他东西,很难得以保存。
&esp;&esp;“这钱不少啊!不过我又怎能收下呢!我的吃穿用度,都来自百姓。你们已经是我衣食父母,我身为圣人亲命的采访使,只是做了一个官吏该做的事情。这些钱财给我,并不可改变我什么,但对乡亲们来说,却能吃一顿丰盛的肉食。”
&esp;&esp;李瑄缓缓地向长者和周围的百姓说道。
&esp;&esp;确实,这些钱财对他不过九牛一毛,留给百姓,逢年过节还能加餐!
&esp;&esp;“将军,您对敦煌的恩情,茫茫祁连山都不足以比重,更何况是几包钱呢?您的眼眸比药泉的水还要明净;您的心比鸣沙山下的彩色沙子还多姿彩。有您在,城外的黄沙都犹如青地;甘泉水的水,也变得甘甜了;莫高窟的万佛离我们很近,哪有这么仁慈啊;豺狼被驱逐了,虎豹也被杀死了。我们知道您不在乎这些,全当我们的心意好了!”
&esp;&esp;长者是一名夫子,他抓住李瑄的手,动情地说道。
&esp;&esp;“过去刘宠离任太守的时候,只收百姓一钱,最终又留在当地的河中。我一钱也不会收下,因为我的心一直留在敦煌,和乡亲们的身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