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天下权柄,为麒麟子铺路。
&esp;&esp;“七郎的功勋太大,会不会功高震主呢?”
&esp;&esp;李适之也一度考虑这个问题。
&esp;&esp;自古功高震主,没有几个好下场。
&esp;&esp;“我相信七郎心中有权衡……”
&esp;&esp;最终,李适之选择相信李瑄能完成他的遗憾,执政事笔!
&esp;&esp;第111章 李适之拜太子太师,封宋国公
&esp;&esp;兴庆殿。
&esp;&esp;圣人还未入殿前,诸臣在殿中小声私语。
&esp;&esp;“左相脸色不太好啊!”
&esp;&esp;韦坚见李适之神情憔悴,忍不住说道。
&esp;&esp;“呵呵……韦尚书,你的时机到了。”
&esp;&esp;李适之答非所问,他向韦坚暗示一句。
&esp;&esp;“相公难道要荐我为吏部?”
&esp;&esp;韦坚心中一喜,赶紧凑上前,耳语道。
&esp;&esp;在尚书省权柄被架空以后。中书省的右相(中书令),门下省的左相(侍中),是固定的两个宰相位置。
&esp;&esp;尤其是“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堂,在中书门下堂又设立吏房、兵房、户房、枢机房、刑礼房后,直接让六部尚书的职事官变得几乎没有权力。
&esp;&esp;如韦坚是刑部尚书,虽然他权力很大,很强势。但厉害的不是“刑部尚书”,而是韦坚兼任刑礼房的差遣官。
&esp;&esp;如果哪个尚书没有兼职中书门下五房差遣,那基本上和养老差不多。
&esp;&esp;但现在政局还未大变,李隆基一般在任命尚书的时候,必加五房差遣。
&esp;&esp;在韦坚的念想中,他只要当吏部尚书,领中书门下堂吏部差遣。入相之势更为明显。
&esp;&esp;说不定哪天李隆基一高兴,就给他加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esp;&esp;“等着吧!”
&esp;&esp;李适之拍了拍韦坚的肩膀。
&esp;&esp;这时,监礼官唱礼:“陛下至!”
&esp;&esp;“拜见陛下!”
&esp;&esp;文武百官整着恢复姿态,向李隆基一拜。
&esp;&esp;只有韦坚心不在焉。
&esp;&esp;人这一生,为了名利而追逐,哪怕知道布满荆棘,哪怕知道会付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