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sp;李瑄心中一怔,王忠嗣什么都不问,竟先展示他的大漆弓。
&esp;&esp;这柄弓,可是名留青史的存在。
&esp;&esp;一百五十斤,非弓的重量,而是弓的张力。
&esp;&esp;换算下来,相当于一石七斗到一石八斗之间。【唐一斤约等于后世596克;唐一石约等于后世53公斤】
&esp;&esp;当然,唐代会把这种弓称为两石弓。
&esp;&esp;就像有些九斗弓,一石一斗弓,会被归类为一石弓一样。
&esp;&esp;“末将愿意一试。”
&esp;&esp;李瑄恭敬地接过这柄漆弓,他不是扭捏的人。
&esp;&esp;当然王忠嗣的面,李瑄左手握着弓臂,右手缓缓拉动弓弦。
&esp;&esp;“嗡嗡……”
&esp;&esp;弓身发出轻响,这是在蓄一种可怕的力量。
&esp;&esp;一点一点,弓如满月。
&esp;&esp;号称“两石弓”,被李瑄面不改色拉满。
&esp;&esp;随后,为了防止伤弓,李瑄渐渐收力,慢慢放下弓弦。
&esp;&esp;这意味着李瑄不但可以拉开,还可以在战场上使用这柄弓。
&esp;&esp;就如一石弓来说,能拉开的人很多,但没几个人可以在高强度的战场上使用。
&esp;&esp;拉开一柄强弓不是本事,能在奔跑纵横中不断射完箭囊的羽箭,才算能力。
&esp;&esp;“果然英武,我第一次见有人能轻松使用这柄弓,况才十六岁。”
&esp;&esp;王忠嗣鼓手赞扬。
&esp;&esp;“王帅谬赞,末将只是力气比常人大一点。”
&esp;&esp;李瑄将漆弓还给王忠嗣。
&esp;&esp;“左相曾写一封信,托你带给我。上次来回乐,为什么没将信交给我呢?”
&esp;&esp;王忠嗣接过漆弓,突然这么一问。
&esp;&esp;要不是后来李适之又给王忠嗣写信,他还不知道这件事情。
&esp;&esp;所以他认可李瑄的品质,让李瑄节制丰安军。
&esp;&esp;“末将路途中将书信丢弃。”李瑄委婉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