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元大石不情不愿的道:“能有什么反常的,再说了你能察觉到的事情,上面会不知道?”
&esp;&esp;杨洪怒道:“你哪那么多废话?快去。”
&esp;&esp;元大石见他发怒,也不禁心中一肃,莫非真的有异常?
&esp;&esp;当下不敢再磨叽,连忙将这个情报上报给了上面的千户所。
&esp;&esp;千户所得到提醒,也意识到情况不对,又立即将情报向上传达。
&esp;&esp;即便如此,这个情报也用了二十分钟才传达到梁永怀那里。
&esp;&esp;此时他正对着沙盘思考,听到下面汇报上来的情报,他笑了起来:
&esp;&esp;“又一个,这个叫杨洪的很警觉吗,把他名字记下来,战后要是还活着就带来见我。”
&esp;&esp;他的亲兵队长立即拿出笔,将此事记在了本子上。
&esp;&esp;在那一页纸上,还有五六个名字,显然察觉到异常的不只是杨洪一个。
&esp;&esp;梁永怀接着又下达了命令:“传令全军,今天日本人有可能要发起进攻,各部小心戒备。”
&esp;&esp;他每天都派人监视日本营地,又岂能没有察觉到变化。
&esp;&esp;早就命人做准备了。
&esp;&esp;就在这个时候,对面的日本营地忽然亮起了火光。
&esp;&esp;一处、两处……很快整片营地都布满了一簇簇火光,犹如夜间的繁星。
&esp;&esp;看看天色,恰好是黎明。
&esp;&esp;前一天晚上全军休养生息,第二天黎明就开始整军,显然是要有大动作。
&esp;&esp;梁永怀再次下令,除了轮值人员外,其余人全部进入阵地。
&esp;&esp;火药、子弹等物资,全部配备到位。
&esp;&esp;一股肃杀的氛围,笼罩着整片大地。
&esp;&esp;很快东方泛白,日军开始成建制走出大营,在阵地前集结。
&esp;&esp;至此所有人都明白,大决战要来了。
&esp;&esp;足利义持满脸倦意的走出营帐,看着来回跑动的大军,神情里浮出一丝紧张。
&esp;&esp;大决战就要来了吗?不知道伊藤正夫的战术,能不能奏效。
&esp;&esp;面对明军前所未有的战术,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否则也不会将临阵指挥权交给伊藤正夫。
&esp;&esp;可这并不能减轻他心头的压力,这几天也同样没有睡好,昨晚更是彻夜未眠。
&esp;&esp;这一夜他想了很多,为何自己会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失败了自己该怎么做?
&esp;&esp;但最多的,还是痛恨他的父亲足利义满。
&esp;&esp;占据如此大的优势,竟然还能被长庆复辟翻盘。
&esp;&esp;若不是他犹犹豫豫拖拖拉拉,自己何至于接一个这样的烂摊子。
&esp;&esp;但不论怎么抱怨,都无法改变现状,他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伊藤正夫的战术能生效。
&esp;&esp;很快,伊藤正夫派人来请他去中军大帐。
&esp;&esp;不管怎么说,他依然是幕府将军,这支大军真正的领导者。
&esp;&esp;必须要坐镇中军的。
&esp;&esp;等他到达之后,发现其他人都已经到了。
&esp;&esp;而且他敏锐察觉到,现场隐隐笼罩着一股异样的氛围。
&esp;&esp;只是扫视了一圈,他就知道异样来自于何处。
&esp;&esp;军中的少壮派,甚至部分藩主大名,恭恭敬敬的站在伊藤正夫身后。
&esp;&esp;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esp;&esp;这一幕深深刺痛了足利义持的内心,他没想到伊藤正夫邀买人心的能力竟然如此强。
&esp;&esp;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获得了这么多人的认可,这不禁让他心中产生了一些阴霾。
&esp;&esp;但箭在弦上,已经没时间去计较这个了。
&esp;&esp;他只能假装什么都没看到,笑着和众人打招呼,然后鼓励众将士奋勇杀敌为天皇陛下尽忠。
&esp;&esp;一番客套话之后,伊藤正夫正式下令出击。
&esp;&esp;一列列士兵,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排好阵列。
&esp;&esp;最前方的是四排手持木盾的死士。
&esp;&esp;他们的盾不是木板制成,而是一根根手臂粗细的树干钉在一起制成的。
&esp;&esp;强弓抵进射击都无法穿透。
&esp;&esp;在伊藤正夫想来,就算无法近距离抵挡火铳射击,远距离还是有点作用的。
&esp;&esp;盾兵的后方是扛着木梯的工兵,他们的责任是将木梯放在城墙上。
&esp;&esp;在后方是长枪兵,一旦有机会靠近,他们就将发起猛烈袭击。
&esp;&esp;最后方是弓箭兵,靠近三十丈这个距离,就开始放箭进行压制。
&esp;&esp;每一个方阵,都有五百人。
&esp;&esp;而且这五百人还不是完全抱团,而是几十人一群分成了若干群体,相互之间拉开了一些距离。
&esp;&esp;随着军令下达,这些士兵开始进入战场。
&esp;&esp;足利义持等人,则起身观看情况,见到这一幕都感到有些诧异。
&esp;&esp;“兵部卿,不是说好的,大军一起进攻吗?为何只有五百人?”
&esp;&esp;有聪明人猜测道:“莫非是为了试探?”
&esp;&esp;不少人都觉得这个猜测应该是合理的。
&esp;&esp;哪知道伊藤正夫却说道:“之前是我欠考虑了,忽略了明军的火炮。”
&esp;&esp;“如果我们列阵进攻,正好给了他们火炮发威的机会。”
&esp;&esp;“所以我临时调整了战术,让将士们分批分散发起进攻,如此明军火炮就无法发挥作用。”
&esp;&esp;众人面面相觑,这么大的战术改变,你竟然没有和我们商议?
&esp;&esp;足利义持一张脸已经极为难看,这是直接无视了他这个幕府将军啊。
&esp;&esp;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真正致命的是,这么大的战术调整,下面的人竟然没有报告给他们。
&esp;&esp;这说明什么?
&esp;&esp;那些人已经投向了伊藤正夫。
&esp;&esp;伊藤正夫似乎才想到这一点,满脸歉意的道:
&esp;&esp;“我也是昨晚才想到的这个漏洞,想找诸位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