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陈景恪说道:“那什么……去南洋的人才,你看着挑选一下。”
&esp;&esp;“下个月朝廷有一支船队要去南洋,让他们跟着过去吧。”
&esp;&esp;程一民皱眉道:“这么急吗?总得给学生回家和父母……”
&esp;&esp;说到这里,他突然醒悟过来,说道:
&esp;&esp;“你想让书院收养的孤儿去南洋?”
&esp;&esp;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们这一去恐怕难有回来的一日啊。”
&esp;&esp;“家中有父母亲人的,谁愿意去那边?去了也呆不久。”
&esp;&esp;“那些孤儿没有亲人,也就没有后顾之忧,去了那里是最合适的。”
&esp;&esp;“而且对他们来说,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esp;&esp;毕竟都是天赋不高的那种,通过正常途径做官,几乎没有可能。
&esp;&esp;去南洋那边,可以直接进入各国国学任教,等于是获得了官身。
&esp;&esp;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
&esp;&esp;如果真的对理工科有兴趣,也能借助工作便利继续自学研究。
&esp;&esp;不过陈景恪也知道,孤儿们都将书院视作自己的家,同学视作亲人。
&esp;&esp;将他们送到万里之外,太过残忍,就说道:
&esp;&esp;“最好挑选那些相熟的人一起过去,也好有个照应。”
&esp;&esp;个相熟的人,去同一所书院任教。
&esp;&esp;大家生活上可以相互照应,心灵上有了感情寄托,工作上也可以互相讨论。
&esp;&esp;这已经是陈景恪能为他们做的最后一点帮助了。
&esp;&esp;不让他们去?
&esp;&esp;别开玩笑了,不去才是真的对他们不负责。
&esp;&esp;毕竟,他们不可能在书院呆一辈子,早晚要离开的。
&esp;&esp;程一民虽然很不舍,却知道这是最好的安排,也没有反对,而是问道:
&esp;&esp;“当年你收养他们的时候,是不是已经算到这一天了?”
&esp;&esp;陈景恪摇摇头道:“没有,当初我只是觉得他们可怜,而且大家对理工科有偏见。”
&esp;&esp;“就想着自己从小培养一批人才出来,只能说巧合吧。”
&esp;&esp;程一民没有在说什么,但脸上却写满了不信。
&esp;&esp;陈景恪唯有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