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招贤说明皇帝是想有一番作为,这其实也是群臣乐于见到的。
&esp;&esp;谁不想参与盛世的创建,名留青史呢?
&esp;&esp;但区别是,如何开创这个盛世。
&esp;&esp;老朱那种行为,没几个当臣子的会喜欢。
&esp;&esp;朱标才是大家希望的那种明君模板。
&esp;&esp;有想法,有手段,但比较注意方式方法。
&esp;&esp;朱雄英作为早早就确定的第三代,自然是大家研究的对象。
&esp;&esp;对他,群臣是喜忧参半。
&esp;&esp;喜的是,他不像太圣皇那样残暴,偶尔还能和群臣开开小玩笑。
&esp;&esp;很多奏疏上的批复,非常风趣幽默,被大家广为流传。
&esp;&esp;忧的是,他做事不如太上皇那样稳重。
&esp;&esp;几次出手变革,要么推倒重来,要么平地起高楼,手段堪称霹雳。
&esp;&esp;这种激进的行为,是群臣不愿意见到的。
&esp;&esp;风险太大了,没必要这样干。
&esp;&esp;不过总体来说,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
&esp;&esp;毕竟不论是南方治理血吸虫、安抚蛮僚,还是改革鸿胪寺、推行抚慰使计划等等。
&esp;&esp;这些工作都不是短期能见效的。
&esp;&esp;朱雄英却能十余年如一日的坚持,一点点改变。
&esp;&esp;这种耐心是一种很优秀的品质。
&esp;&esp;尤其是对于处在变革时期的君主来说,耐心更是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esp;&esp;新政是需要一点点调整的,有时候数年都不一定能见成效。
&esp;&esp;君主没耐心,那所谓的变革也不过是朝令夕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