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为很不满,但他更想给孙子多加一道光环,于是就说道:
&esp;&esp;“看在太子求情的份上,咱就不惩罚他们了。”
&esp;&esp;“不过奖赏就算了,免得有沽名钓誉之辈依此求名。”
&esp;&esp;此事就此揭过。
&esp;&esp;群臣见他真能劝住老朱,就更感到高兴。
&esp;&esp;心中期盼,太子早日掌权吧。
&esp;&esp;陈景恪则暗自唏嘘,这些人啊。
&esp;&esp;将来有他们哭的时候。
&esp;&esp;不过他也能理解大家的想法,老朱的手段太恐怖了,两相对比可不就显得朱标和朱雄英仁慈吗。
&esp;&esp;不过事情远没有结束,紧接着朱元璋下旨:
&esp;&esp;“理学忤逆、无道,当罢黜之。”
&esp;&esp;对于这一点,群臣早有心理准备,倒没有太大的反应。
&esp;&esp;毕竟,经过之前的一连串打击,朝堂已经没有理学的代言人了。
&esp;&esp;其他学派,自然不会为理学出头。
&esp;&esp;还有一点就是,大家并不意外此举能成功。
&esp;&esp;至少短期内很难罢黜理学。
&esp;&esp;很简单,理学独显这么多年,哪个读书人没学过?
&esp;&esp;是你说罢就能罢的了的?
&esp;&esp;不过是你罢你的,大家学大家的。
&esp;&esp;但紧接着,老朱的下一条命令却让群臣再也绷不住了。
&esp;&esp;“从今日起,科举不得以理学思想答题,违逆者废除”
&esp;&esp;马上有人站出来反对:“陛下,理学独显百余年早已深入人心,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罢黜。”
&esp;&esp;“若不准士子以理学思想答题,恐科举无法进行矣。”
&esp;&esp;老朱竟然没有生气,而是恍然大悟,道:
&esp;&esp;“你不说咱都忽略了这一点了,不让士子以理学答题,确实很难。”
&esp;&esp;对于他的善纳谏言行为,群臣非但没觉得高兴,反而都升起不好的念头。
&esp;&esp;老朱接下来的话,证明了他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