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的面训斥了解缙。
&esp;&esp;如此不忠不孝的反叛文章,竟然能出现在大明周报上,要你们何用?
&esp;&esp;然后不顾群臣求情,将解缙发配南洋担任督学。
&esp;&esp;同时下令,对大明周报编辑部进行审查,务必将这些无君无父之辈全部踢出去。
&esp;&esp;听到这个处置结果,群臣反而松了口气。
&esp;&esp;老朱方才那表情,还以为他要大开杀戒呢。
&esp;&esp;没想到只是发配南洋……
&esp;&esp;等等,南洋督学?
&esp;&esp;这好像是个肥差啊。
&esp;&esp;一手建立南洋的文教体系,等于将自己的影响力扩散到整个南洋。
&esp;&esp;以后南洋的文人见了他,都得喊一声大宗师。
&esp;&esp;这是多大的影响力?
&esp;&esp;再过几年携大势重回中枢,少说也得是礼部侍郎级别的。
&esp;&esp;如果能让皇帝满意,礼部尚书乃至入阁都有可能。
&esp;&esp;这哪是发配,这分明是重用。
&esp;&esp;太上皇这是老糊涂了啊。
&esp;&esp;当然,只有傻子才会认为老朱糊涂了,大多数人都认为老朱还是惜才的。
&esp;&esp;扔到南洋那种艰苦的地方是处罚,担任督学是磨炼。
&esp;&esp;可以说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地方。
&esp;&esp;有些人只看到了危险,觉得不值。
&esp;&esp;有些人则看到了机遇,有机会入阁,这样的机会哪怕豁出命都值。
&esp;&esp;但不管怎么说,此举再次帮解缙扬了名。
&esp;&esp;目前他可谓是自宋濂、刘伯温等人之后,名气最大的大儒了。
&esp;&esp;另一边,朱雄英悄悄对陈景恪说道:
&esp;&esp;“老爷子这气不像是假的,你写的这篇文章杀伤力确实大啊。”
&esp;&esp;陈景恪不确定的道:“不会吧,这不是太上皇让我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