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第454章 拿捏
&esp;&esp;停科举?
&esp;&esp;陈景恪再次感叹马娘娘的智慧,这一招绝了。
&esp;&esp;直接拿捏住了读书人的命脉。
&esp;&esp;而且老朱也不是第一次废科举了,二次废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esp;&esp;“我们还可以将暂停科举的锅,扣在理学的头上。”
&esp;&esp;“等他们开始护着孔家的时候,就顺势以虚伪、不尊皇命、德行堪忧、不堪重用为由,暂停科举。”
&esp;&esp;老朱大笑道:“妹子这一招妙啊,既造大了声势,又可从内部分化理学。”
&esp;&esp;“更是能让非儒家读书人,一起痛恨理学。”
&esp;&esp;“到那个时候,就是天下人集体声讨理学,而不会怪罪给朝廷。”
&esp;&esp;读书人不全是儒家门徒,法家、兵家等都有。
&esp;&esp;还有很多名士更是兼百家之所长,比如当年的叶兑。
&esp;&esp;本来好好的,突然科举没了,你说他们恨不恨理学?
&esp;&esp;就算儒家内部,也不是只有理学一家,各种学派非常多。
&esp;&esp;只是理学传播最广而已。
&esp;&esp;学派和学派之间本就有竞争,现在理学弄的大家都没官做,儒家其他学派只会更加痛恨理学。
&esp;&esp;况且,就算理学内部也不全是腐儒,大把的人对孔家不感冒。
&esp;&esp;只是大势如此,他们也不敢表现出来。
&esp;&esp;现在朝廷一环扣一环的计划,必然能激化这些矛盾,使其内部分裂。
&esp;&esp;而且别忘了,很多人被打了不是反击,而是去反思。
&esp;&esp;这种人古今中外都不少见。
&esp;&esp;更何况,儒家本身就强调纲理伦常,拥有忠君思想的人很多。
&esp;&esp;以臣犯君,本身就是违背了儒家的教诲。
&esp;&esp;现在朝廷在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连番打击孔家和儒家,必然会有人反思。
&esp;&esp;其结果就是,儒家内部分裂。
&esp;&esp;陈景恪和朱雄英听的也是心服口服,果然不愧是马娘娘啊。
&esp;&esp;这一番连招下去,谁能吃得消。
&esp;&esp;暂停科举可不光是打击儒家,同时还再次将官吏的任免权抓在了朝廷手里。
&esp;&esp;科举的时候,官吏选拔更依赖于制度。
&esp;&esp;考上了才能当官,考不上就不能当官。
&esp;&esp;现在科举没了,谁能当官谁不能当,那还不是朝廷一句话的事儿?
&esp;&esp;当然,前提是皇帝要大权在握才行,换成王朝中后期的君主这么干,铁定会形成世家门阀。
&esp;&esp;很显然,目前的大明是可以这么做的。
&esp;&esp;陈景恪说道:“韩国公老当益壮,重新举起法家大旗,现在法家门徒众多。”
&esp;&esp;“之前儒生排挤算学,致使算学另立门户。”
&esp;&esp;“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算学体系也培养出了大量人才。”
&esp;&esp;“太子主持的抚慰使计划,也在军中培养了大批人才。”
&esp;&esp;“这些人做学问或许不行,但能识字懂道理,去地方当个乡令县令还是没问题的。”
&esp;&esp;“所以短期内朝廷不缺人才,暂停科举确为釜底抽薪之法。”
&esp;&esp;马娘娘提醒道:“话虽如此,但乡令县令也是一方父母官,掌管几千户上万户百姓的生死。”
&esp;&esp;“选拔之时还需多方考量才是。”
&esp;&esp;老朱说道:“这事咱知道……嗯,这事儿就交给雄英去办了。”
&esp;&esp;“咱负责在前面杀敌,雄英负责重建。”
&esp;&esp;其实这就是给朱雄英培植势力的机会。
&esp;&esp;这次肯定要对官场进行大换血,朱雄英负责此事,那选拔上来的官吏就都可以算作是他的人。
&esp;&esp;到时候他对国家的掌控,还将超过朱标,仅次于老朱这位开国君主。
&esp;&esp;就算老朱不在了,也没人能兴风作浪。
&esp;&esp;“至于景恪你……什么都不要做。”
&esp;&esp;“带着人老老实实的制定国家计划,再趁最后这点时间,将大同世界好好完善一下。”
&esp;&esp;陈景恪正想反驳,这么大的事儿我怎么能不管不问呢。
&esp;&esp;马娘娘却赞同的道:“陛下说的对。”
&esp;&esp;“是朝廷选择了你和大同世界,不是你和朝廷一起打压儒家。”
&esp;&esp;“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esp;&esp;“所以这次的事情你不能参与,至少表面上要是干干净净的。”
&esp;&esp;如果是正常的学术之争,和朝廷联合打压其他学派,是很正常的。
&esp;&esp;但这次的手段会异常的激烈,可以预见的是,在历史上的评价也将是两极分化。
&esp;&esp;如果陈景恪参与了,那关于他的恶评就会非常多。
&esp;&esp;既然现在要抬举他做‘圣人’,那他就不适合直接参与进来。
&esp;&esp;说白了,现在就是要为他塑造‘神格’。
&esp;&esp;小节方面可以有瑕疵,这反而让大家觉得他真实。
&esp;&esp;大义方面绝不能有问题。
&esp;&esp;否则不光他自己,就连他的大同世界都会被抨击。
&esp;&esp;对他自己,对大同世界,对大明的变革,都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esp;&esp;陈景恪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对于老两口的维护,心中非常的感动。
&esp;&esp;“陛下、娘娘……你们对我实在太好了,我真不知该如何报答。”
&esp;&esp;老朱心里很高兴,嘴里却嫌弃的道:
&esp;&esp;“都多大人了,别做小儿女姿态。”
&esp;&esp;马娘娘则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慈祥的说道:
&esp;&esp;“你刚入宫的时候才十二岁,还是个小孩子。”
&esp;&esp;“说你是我看着长大的也不为过。”
&esp;&esp;“在我心里,你就是我的孩子。”
&esp;&esp;“你别看陛下嘴上不说,心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