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等任务安排好,徐允恭等人立即返回军营去做准备。
&esp;&esp;时间紧任务重,每多耽误一刻,就会有很多百姓遇险。
&esp;&esp;朝廷没有给他们预留什么准备时间,即刻出发。
&esp;&esp;朱元璋他们也没有闲着,立即换上了龙袍衮服,在一众侍卫的簇拥下来到承天门上。
&esp;&esp;此时承天门下已经聚集了上千名官吏。
&esp;&esp;他们也从内阁学士的嘴里,知道了派神机营去赈灾的事情。
&esp;&esp;自然是议论纷纷,大多数人都持反对态度。
&esp;&esp;然而他们更加惧怕老朱的威胁,那是真的会让他们去灾区的。
&esp;&esp;现在去东南……还是算了。
&esp;&esp;不过这个世界永远都不缺不畏死之人,等老朱出现,就有十余名官吏跪在地上祈求收回成命。
&esp;&esp;军队不可轻动啊。
&esp;&esp;老朱却没有生气,而是看着这些人,问道:
&esp;&esp;“你们可知咱向来说一不二?”
&esp;&esp;一名官吏说道:“臣等知晓陛下乾纲独断,现在又有了内阁支持,定然不会听我等的谏言。”
&esp;&esp;老朱表情严肃的道:“那你们还敢劝咱?”
&esp;&esp;那名官吏一脸坚毅的道:“臣劝谏陛下非为私心,只为公义。”
&esp;&esp;“听不听在陛下,说不说在我们。”
&esp;&esp;“若陛下政策有误我们不说,愧对皇恩,愧对朝廷俸禄。”
&esp;&esp;老朱神色里闪过欣赏之意,却并没有表现出来。
&esp;&esp;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这么做了,马上就会有成群的人站出来反对。
&esp;&esp;目前还是需要铁腕,才能推行这一命令。
&esp;&esp;于是,他严厉的道:“那你们就自己摘下头上的乌纱,随神机营去东南灾区吧。”
&esp;&esp;十几名官员,默默的摘下头上的官帽放在身前:
&esp;&esp;“陛下保重龙体,臣等去了。”
&esp;&esp;说完起身退往一边。
&esp;&esp;群臣纷纷让开道路,用复杂的目光看着他们。
&esp;&esp;有钦佩,有无奈,有嘲弄……
&esp;&esp;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些人只要能安全回来,以后得仕途将会更加顺畅。
&esp;&esp;老朱用目光扫视群臣,喝道:“还有人反对吗?”
&esp;&esp;群臣皆低头不语。
&esp;&esp;老朱冷哼一声不再说话。
&esp;&esp;很快徐允恭带领神机营两万四千名将士到达。
&esp;&esp;朱元璋率领文武百官为他们壮行。
&esp;&esp;仅此一点,就让无数将士激动的浑身颤抖。
&esp;&esp;这种待遇还有谁?
&esp;&esp;本就因为丰厚奖赏,对这次行动充满期待的将士们,更是热血沸腾。
&esp;&esp;恨不得马上到达灾区大展拳脚。
&esp;&esp;之后将士们到达码头,登上早已经准备好的运输船,顺流之下前往灾区。
&esp;&esp;没多久,朝廷派神机营去抗灾救民的事情就传开了。
&esp;&esp;举世震惊。
&esp;&esp;第448章 无题
&esp;&esp;朝廷在承天门前召集文武百官,接着就是神机营出京,这么大的动静是瞒不住人的。
&esp;&esp;一时间各种谣言四起。
&esp;&esp;什么又要打仗了,什么有地方造反了,还有人将其和朱标生病联系在一起……
&esp;&esp;不过还好,大明这些年始终战争不断,百姓对于打仗并不畏惧。
&esp;&esp;主要是一直打胜仗,大家对朝廷充满信心。
&esp;&esp;很快就有具体的消息传来,神机营是去救灾的。
&esp;&esp;???
&esp;&esp;所有人都一脑门问号,这是谁编造的谎言,也太不靠谱了。
&esp;&esp;然而紧接着,衙门就派人上街宣传。
&esp;&esp;太上皇和太子殿下心怀百姓,不忍东南百姓受灾,特派神机营前往抗险救民。
&esp;&esp;百姓无需惊慌,也不要相信谣言。
&esp;&esp;这下众人想不信都不行了。
&esp;&esp;然后就是震惊,各种震惊。
&esp;&esp;再然后……大家就分成了两派。
&esp;&esp;一派是以基层百姓为主,自然是非常高兴,生活在大明实在是我们的福气。
&esp;&esp;一派以官吏、读书人、商人等为主。
&esp;&esp;派军队救灾?太上皇糊涂啊。
&esp;&esp;军队这么危险的东西,怎么能轻易出动。
&esp;&esp;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esp;&esp;太上皇也是战乱年代走出来的,难道就不懂这个道理?
&esp;&esp;大明的军纪确实比较严明,很少发生这样的事情。
&esp;&esp;可让他们去救灾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啊。
&esp;&esp;然后两派还因此吵了起来。
&esp;&esp;支持者认为反对派肉食者鄙,好日子过的太多忘记百姓死活了。
&esp;&esp;你们能想到的东西,太上皇和太子就想不到?
&esp;&esp;他们不比你们聪明?
&esp;&esp;你们就是高高在上,不把下面的人当人。
&esp;&esp;反对派自然也不甘示弱,你们这些人目光短浅,知道什么?
&esp;&esp;百姓受灾很苦我们自然知道,可我们更知道军队的危险性。
&esp;&esp;历朝历代都不敢用军队赈灾,是他们不愿意吗?
&esp;&esp;是不敢。
&esp;&esp;太上皇是英明神武,可他在宫里,哪能及时了解东南情况?
&esp;&esp;等那边出事儿了再去解决,就晚了。
&esp;&esp;反正大家各执一词,谁都说服不了谁。
&esp;&esp;就在第三天,大明周报的加刊出版。
&esp;&esp;这一期的内容非常少,页数比往期少了四分之一还多。
&esp;&esp;内容也全是抗险救灾方面的。
&esp;&esp;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