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16节(1 / 2)

&esp;&esp;这个世界永远不缺阴谋论者,朱标壮年中风,难免会有人传一些谣言。

&esp;&esp;谁最有嫌疑?

&esp;&esp;谁受益最大,谁就有嫌疑。

&esp;&esp;如果让朱雄英监国,那他就是受益最大的人。

&esp;&esp;根本就不用怀疑,必然会有许多人以此来攻击他。

&esp;&esp;什么太子等不及了,而且陈景恪和他是发小……想下手可太简单了。

&esp;&esp;现在,将权力交还给老朱,朱雄英就不再是这件事情的最大受益者。

&esp;&esp;嫌疑自然就小了很多。

&esp;&esp;别人再想用此事来攻击他,就站不住脚了。

&esp;&esp;至于会不会有人怀疑老朱……

&esp;&esp;皇位本身就是老朱的,他都能提前传位给儿子,又怎么会害儿子?

&esp;&esp;而且以老朱对朱雄英的喜爱和满意程度,也绝不会影响到朱雄英太子身份地位。

&esp;&esp;可以说,朱标的这个决定,真的将一切都考虑到了。

&esp;&esp;众人都不禁暗暗敬佩。

&esp;&esp;接着邱广安等人各自上前询问了几个问题。

&esp;&esp;比如国家大政是继续变革,还是回归保守之类的。

&esp;&esp;得到的结果是,一切按照计划来。

&esp;&esp;如果有难以决断的地方,以太上皇的意思为主。

&esp;&esp;当这一层意思表达出来之后,朱标就闭上了眼睛,不再回答任何问题。

&esp;&esp;一直守在旁边的郑良琦知机的站出来,说道:

&esp;&esp;“诸位阁部,陛下大病初愈不宜过于劳神,需要歇息了。”

&esp;&esp;“若有事情,请改日再来请示。”

&esp;&esp;其实众人想问的也问完了,于是就一起告退。

&esp;&esp;接着李善长等内阁学士找到朱元璋,请他主持大局。

&esp;&esp;这也意味着,朱元璋再次出山以太上皇的身份,重新掌握大明。

&esp;&esp;不少人以为他就是走个过场,随后就会让太子监国。

&esp;&esp;哪知道并没有,他就这样重新接手了大明的重担。

&esp;&esp;虽然太子依然负责处理大多数政务,可还是没有拿到监国的名义。

&esp;&esp;这让不少人嘀咕,老朱莫不是权力瘾犯了?

&esp;&esp;还是舍不得权力?

&esp;&esp;不过这些声音很微弱,没有掀起什么浪花,很快就没人理会了。

&esp;&esp;正如朱标设想的那样,因为朱元璋重新出山,大明的局势没有出现什么波动。

&esp;&esp;军政两界更是平稳的犹如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esp;&esp;民间也没有出现关于朱雄英的不利传闻。

&esp;&esp;反倒是因为老朱没有让他监国,不少人替他抱不平。

&esp;&esp;朱雄英自己也变得低调许多,不再如之前那般事事都想插一脚。

&esp;&esp;不是因为老朱打压之类的,而是他清楚,目前自己不能高调。

&esp;&esp;亲爹还在病床上躺着呢,你作为儿子的那么高调,是几个意思?

&esp;&esp;真觉得你不是最大受益者,大家就不敢传你的谣言了是吧?

&esp;&esp;不管怎么说,本应该造成巨大动荡的皇帝中风事件,就这样平稳的过去了。

&esp;&esp;大明依然是那个大明,大家各司其职过着自己的日子。

&esp;&esp;但……真的就没有一点变化了吗?

&esp;&esp;那怎么可能。

&esp;&esp;心情极差的老朱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

&esp;&esp;没几日他就拿出了数百份罪状,全是官吏贪污腐败的证据。

&esp;&esp;这是最近两年锦衣卫和巡查使们收集到的证据。

&esp;&esp;对这些人的处置办法他也乾纲独断,全部处死。

&esp;&esp;而且他们的家眷也不再如之前那般流放,而是一同处死。

&esp;&esp;前前后后加起来,又是六千多人被杀。

&esp;&esp;一时间群臣噤若寒蝉,重新回忆起了被洪武大帝支配的恐惧。

&esp;&esp;原本因为朱标的宽仁政策,有些得意忘形的文武百官,瞬间变得老实起来。

&esp;&esp;办公效率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esp;&esp;在外人看来,老朱这是因为儿子重病,拿群臣发泄心中的负面情绪。

&esp;&esp;但陈景恪却知道,老朱其实很清醒。

&esp;&esp;他杀人是有计划的。

&esp;&esp;这次被杀的人,七成都是保守派,很多甚至明里暗里阻挠新政推行。

&esp;&esp;剩下三成革新派,也是罪大恶极的那种。

&esp;&esp;也就是说,老朱表面上看,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esp;&esp;实际上,在他拿出这份名单之前,就已经进行过筛选了。

&esp;&esp;那些罪名较轻的革新派主力,都被保了下来。

&esp;&esp;他这么做的目的,既是为了震慑群臣,同时也是为变革扫清障碍。

&esp;&esp;这就是朱元璋和朱标的区别。

&esp;&esp;朱标想的是稳步变革,逐步替换守旧派。

&esp;&esp;朱元璋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直接大刀阔斧的来。

&esp;&esp;不行你就主动让位,不识趣那我就送你一程。

&esp;&esp;当然了,老朱能这么做,其实也和朱标这五年的休养生息有关。

&esp;&esp;这五年他解决了洪武朝留下的弊端,重塑官僚体系理顺了行政系统,培养提拔了大量后备官吏。

&esp;&esp;老朱一次性杀了数百人,换成洪武朝肯定会造成很多职务,无官可用的恶果。

&esp;&esp;这次几乎没有对行政系统造成什么影响。

&esp;&esp;反而因为大量守旧派被清除,为革新派干将提供了更多机会。

&esp;&esp;变革重新进入快车道。

&esp;&esp;陈景恪也不得不佩服,老朱就是老朱啊。

&esp;&esp;虽然退居二线多年,却始终准确掌握着大明的脉搏。

&esp;&esp;看似凶残杀人,实际上到处都是谋算。

&esp;&esp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