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69节(1 / 2)

&esp;&esp;占了便宜的朱雄英乐呵呵的道:“皇爷爷喊你呢,我在提醒你莫要君前失仪。”

&esp;&esp;“你别不识好人心。”

&esp;&esp;陈景恪咬牙切齿的道:“我真的是谢谢你了啊。”

&esp;&esp;朱雄英得意的道:“不用客气,应该的。”

&esp;&esp;陈景恪:“……”

&esp;&esp;老朱心下莞尔,说道:“你俩下去闹……刚才你在想什么,这么入神?喊你几声都没听到。”

&esp;&esp;陈景恪想了想,也没有隐瞒,就将言官风闻奏事的事情讲了一遍。

&esp;&esp;“老祖宗为什么制定风闻奏事的规则,已经不可考。”

&esp;&esp;“但时移世易,目前的情况明显不宜再继续保留这个规矩,否则必然会引起党争。”

&esp;&esp;朱元璋和朱标都有些迟疑。

&esp;&esp;一来,风闻奏事是延续了千年的政策,自有其道理。

&esp;&esp;二来,言官可以随意弹劾人,在目前确实有不小的积极作用,对百官是个不小的震慑。

&esp;&esp;但朱雄英再次站了出来:“我早就看那群言官不爽了,一天天正事不干,就知道听风就是雨。”

&esp;&esp;“做事要讲证据,这是最基本的逻辑。”

&esp;&esp;“不要证据就随便污蔑别人,那不天下大乱了。”

&esp;&esp;“咱大明朝不需要这样的人。”

&esp;&esp;得,见孙子(儿子)都开口了,老朱和朱标也没有再说什么。

&esp;&esp;废了就废了吧。

&esp;&esp;大明有监察使制度,有锦衣卫,现在又有了秘密政治。

&esp;&esp;不缺言官那点力量,没必要留着这个隐患。

&esp;&esp;陈景恪也长舒了口气,今天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啊。

&esp;&esp;在老朱手下做事,最大的难点就是说服他。

&esp;&esp;但一旦说服他,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简单。

&esp;&esp;众人又聊了一会儿,会议才算是结束。

&esp;&esp;可对于外界很多人来说,这并不是个好消息。

&esp;&esp;在会议结束后,朱元璋就叫来了蒋瓛和杜同礼,将那份四百多人的名单交给了他们。

&esp;&esp;“抓。”

&esp;&esp;第420章 标题困难户

&esp;&esp;“我为大明立过功,我为大明流过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我要见太上皇,我要见皇上……”

&esp;&esp;蒋瓛一脚把抱着自己腿嚎哭的壮汉踢翻,不耐烦的道:

&esp;&esp;“把他的嘴堵住,拖走。”

&esp;&esp;马上有锦衣卫上前,将一团破布塞进他的嘴里,然后倒拽着给拖走了。

&esp;&esp;“现在知道后悔了,早干什么去了。”

&esp;&esp;蒋瓛不屑的说了一句,然后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被抓皱起的裤腿。

&esp;&esp;站在他旁边的锦衣卫百户沈剑星,立即蹲下小心的给他捋直。

&esp;&esp;蒋瓛非常的满意,嘴上却说道:“也是堂堂百户了,做这些事情被人瞧见了多不好。”

&esp;&esp;沈剑星说道:“若无指挥使,哪有属下的今日,属下想一辈子伺候在您身边呢。”

&esp;&esp;蒋瓛用腿踢了踢他的肩膀,说道:“好了起来,精神点,别丢了咱锦衣卫的份儿。”

&esp;&esp;沈剑星顺势起身,说道:“指挥使您放心,我保证不给您丢人。”

&esp;&esp;蒋瓛叮嘱道:“在杜指挥使手下做事机灵着点,他是陈伴读的人,真犯了事儿我这点面子不好使。”

&esp;&esp;沈剑星连忙道:“您是知道我的,为人最是憨厚老实,哪敢惹事。”

&esp;&esp;“憨厚老实?”蒋瓛哑然失笑,你在逗我呢。

&esp;&esp;沈剑星老脸一红,转移话题道:“不都说您和陈伴读关系也非常好吗,为何……”

&esp;&esp;蒋瓛说道:“若我和陈伴读关系不好,你还能当这个百户?”

&esp;&esp;确实是这个道理,锦衣卫这么特殊的机构。

&esp;&esp;新统领上任,一大半的核心层都会被陆续替换。

&esp;&esp;他能被留下,就是因为给蒋瓛面子。

&esp;&esp;“但陈伴读是陈伴读,杜指挥使是杜指挥使。”

&esp;&esp;“我和陈伴读关系好,却并未和杜指挥使打过交道,你明白了吧?”

&esp;&esp;沈剑星点头道:“属下明白,谢指挥使点拨,我知道该怎么办了。”

&esp;&esp;两人谈话间,那边已经完成了最后的查抄工作。

&esp;&esp;一名锦衣卫总旗过来汇报,案犯八十七口全部缉拿归案,钱财等物已经清点封存完毕。

&esp;&esp;蒋瓛一挥手:“去下一家。”

&esp;&esp;二月份刚刚走出新年,洛阳却被肃杀笼罩。

&esp;&esp;锦衣卫和禁军联手,对在京的部分勋贵进行了抓捕。

&esp;&esp;短短的几日时间,三百余高高在上的权贵沦为阶下囚。

&esp;&esp;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也同样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esp;&esp;比如晋王朱棡,就出手拿下了西亭侯在内的三十几位勋贵,还包括他们的亲信六百余人。

&esp;&esp;西亭侯是最近几年才崛起的新一代将才,洪武十五年在征云南时崭露头角。

&esp;&esp;后南征北战功绩赫赫,短短数年就被封侯。

&esp;&esp;然而他为人跋扈,与不少同僚起过龃龉,还纵容家人为恶乡里。

&esp;&esp;他封侯时衣锦还乡,将当年有矛盾的人家叫过来一顿羞辱。

&esp;&esp;因为这事儿没少被弹劾。

&esp;&esp;朱标念在他有大功,就只是罚奉斥责,没有动他。

&esp;&esp;前不久被锦衣卫查出他家里人为了兼并土地,害的几户百姓家破人亡。

&esp;&esp;地方官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esp;&esp;这次大清算,也将他的名字列入其中,被朱棡出手给拿下了。

&esp;&esp;朱棣、傅有德等人,也都出手拿下了不少人。

&esp;&esp;这也是朱元璋拖到今年二月份才动手的根本原因,就是要全国一起动手,在短时间内结束这次事件。

&esp;&esp;拖的太久,会影响到朝廷下一步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