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04节(1 / 2)

&esp;&esp;在陈景恪的引导下,这几年大明各方面百花齐放。

&esp;&esp;赚的钱是多,可花钱的地方更多啊,朝廷其实一直都不富裕。

&esp;&esp;不过还好的是,经过三年的轻徭薄赋,民间已经渐渐恢复了一些元气。

&esp;&esp;好不容易得来的大好局面,没有人愿意轻易破坏。

&esp;&esp;谁都不知道,开启西域战线之后会是什么结果。

&esp;&esp;如果战事顺利还好,万一打成拉锯战,对大明来说就是灾难性的。

&esp;&esp;所以能不开战,尽量不要开战。

&esp;&esp;如果非打不可,也要尽可能的将战争延后。

&esp;&esp;这是大家的共识。

&esp;&esp;就算是耿光这样因支持改革进入内阁的人,都认为短期内不应该开战。

&esp;&esp;至于陈景恪……休养生息计划就是他提出来的,自然也倾向于不打。

&esp;&esp;不过……

&esp;&esp;“我们不能死板的应对问题,虽然休养生息是大计,但机会真的送到眼前了,也不能就这样视而不见。”

&esp;&esp;他以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esp;&esp;如果机会真的合适,该打还是要打的。

&esp;&esp;闻言,邱广安将原本准备的话咽回去,改口说道:

&esp;&esp;“户部做过预算,大明可以在不影响民生的情况下,发动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

&esp;&esp;众人将目光看向徐达,这里就他最了解战争了。

&esp;&esp;徐达有些轻蔑的说道:“以前不了解帖木儿的实力,我们一直将其视为同等对手,现在看吗……”

&esp;&esp;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没有将这话说完,但意思大家都懂。

&esp;&esp;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esp;&esp;秦王将他拉出来遛了一圈,发现他就是个骡子。

&esp;&esp;“而且现在他们内忧外患,无力兼顾西域……”

&esp;&esp;“仅凭察合台汗国,非晋王一合之敌。”

&esp;&esp;“就算战事不顺,规模最多也就是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

&esp;&esp;此言一出,众人就知道最终结果了。

&esp;&esp;不过有些流程还是要走的,陈景恪继续说道:

&esp;&esp;“其实诸位不用担心,收复西域至少也要等到两年后去了。”

&esp;&esp;接着他解释道:“根据秦王的情报,帖木儿刚刚才结束了和钦察汗国的五年战争,实力消耗巨大。”

&esp;&esp;“与秦王一战又损兵折将,这次平息内部动荡,对国力也是极大的消耗。”

&esp;&esp;“他最少要用两年时间恢复实力,才能发动下一场战争。”

&esp;&esp;为啥帖木儿两年就能恢复实力,发动下一场战争。

&esp;&esp;国力更占优势的大明,却要用五年来休养生息呢?

&esp;&esp;原因很简单,帖木儿对臣民是单方面掠夺,内部建设基本等于零。

&esp;&esp;下面人只要有口吃的就行,其他的根本就不管,自然能更快的收集资源发动战争。

&esp;&esp;大明不一样,要搞内部建设,要搞吏治,要改善民生……

&esp;&esp;就算发动战争,也要尽可能的减少对百姓的影响。

&esp;&esp;所以,大明才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元气。

&esp;&esp;但这并不意味着,大明就只能这么做。

&esp;&esp;如果情况逼到那个地步了,大明一样可以搞竭泽而渔式的经济政策。

&esp;&esp;然后全年无休的打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五十年。

&esp;&esp;只不过,目前没必要这么做而已。

&esp;&esp;陈景恪继续说道:“我推测,帖木儿和钦察汗国的战争,会在两年后开启。”

&esp;&esp;“到那时我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结束了,正好出兵收复西域。”

&esp;&esp;两年后?

&esp;&esp;听到这个时间,耿光等人的表情立即变得轻松起来。

&esp;&esp;反倒是朱雄英很是不满的道:“为何要两年后?现在帖木儿陷入内乱,也无力兼顾西域。”

&esp;&esp;“现在出兵将西域打下来,等两年后他和钦察汗国交战,我们还能渔翁得利。”

&esp;&esp;朱元璋摇摇头说道:“不成不成,现在将西域打下来,帖木儿就会面临你二叔三叔两面夹击。”

&esp;&esp;“他又不傻,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和硬着头皮和钦察汗国开战。”

&esp;&esp;“所以,我们必须要为他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esp;&esp;徐达点点头,说道:“陛下所言甚是,我们必须要让帖木儿相信,他的后方是安全的……”

&esp;&esp;“为了尽快搜刮资源,帖木儿很可能会加大对察合台汗国资源的掠夺。”

&esp;&esp;“这必然会削弱察合台的实力,我们出兵会更容易获胜。”

&esp;&esp;“而且过度压榨,也会引起百姓的不满。”

&esp;&esp;“等我们出兵的时候,很可能只需要一两场胜利,就会出现百姓喜迎王师的局面。”

&esp;&esp;还是那句话,此时的百姓没有什么族群概念。

&esp;&esp;大明统治他们,还是察合台大汗统治他们,对他们来说都行。

&esp;&esp;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跟着谁。

&esp;&esp;帖木儿要吸察合台汗国的血,察合台大汗只能拼命压榨百姓。

&esp;&esp;西域百姓活不下去,自然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esp;&esp;如果真出现这种局面,大明后续治理西域就要简单许多。

&esp;&esp;这个道理并不复杂,朱雄英自然也懂,只能失望的收回了立即出兵的念头。

&esp;&esp;这时,陈景恪再次开口道:“不过……虽然现在不适合动西域,却是动天竺的绝佳时机。”

&esp;&esp;朱雄英眼睛一亮,追问道:“快说说,为何适合动天竺?”

&esp;&esp;其他人也都向他看来,不是正在说安西和西域吗,怎么突然就扯到天竺去了?

&esp;&esp;徐达则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esp;&esp;陈景恪解释道:“经过三年的准备,燕王府的实力已经很强,有能力发动这场战争。”

&esp;&esp;“燕王世子学有所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