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如果再有人煽风点火,让儒家喊打喊杀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esp;&esp;至于是谁在背后火上浇油,陈景恪表示我不道啊。
&esp;&esp;我正忙着教导朱樉呢,没空管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
&esp;&esp;作为治国思想的儒家出手,等于是为事情定了性。
&esp;&esp;犹可灭。
&esp;&esp;然后佛道两家眼见舆论大势已成,也顺势推出了自己的补丁。
&esp;&esp;在华夏这片大地上,儒释道三家联合出手的威力有多大,想想就知道了。
&esp;&esp;大明境内为数不多的犹大,在短时间就被清空。
&esp;&esp;而且这次他们想通过改名易姓藏匿都做不到。
&esp;&esp;三家联手,他们就是藏在十八层地狱,都能给揪出来。
&esp;&esp;眼见反犹大势已成,陈景恪长出了口气,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esp;&esp;舒服。
&esp;&esp;-----------------
&esp;&esp;朱樉问道:“你很忌惮犹大?”
&esp;&esp;陈景恪颔首道:“是的,还要在基和伊之上。”
&esp;&esp;朱樉很是疑惑:“为何?他们的行为虽卑劣,然只要略加防范就可让他们无可乘之机。”
&esp;&esp;“比起基教和伊教,那点威胁似乎不值一提吧?”
&esp;&esp;陈景恪叹道:“正因为你认为他们威胁不大,所以他们的威胁才是最大的。”
&esp;&esp;这话很拗口,朱樉却立即就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esp;&esp;越是容易被人忽视的危险,越是致命。
&esp;&esp;今日你认为他们不值一提,明天就会有人觉得针对他们小题大做。
&esp;&esp;后天就会有人放开对他们的限制。
&esp;&esp;然后,一切都将再次重演。
&esp;&esp;一旁的朱雄英也补充道:“况且对方还是一个流浪两千多年,都始终没有消散的族群,如何重视都不为过。”
&esp;&esp;朱樉表情凝重的说道:“是我太自大了。”
&esp;&esp;“大明轻易就解决了境内的犹大,让很多人产生了轻视之心。”
&esp;&esp;“连我都产生了这种错觉,更遑论他人,这一点你们要注意。”
&esp;&esp;陈景恪颔首道:“我知道,很快就会有进一步措施跟进。”
&esp;&esp;正说话间,仆人通报:“阿扎萨到了。”
&esp;&esp;陈景恪说道:“好了,不说这件事情了,咱们继续了解安西的情况。”
&esp;&esp;朱樉毕竟被圈禁了这么多年,世界变化很大,他需要重新学习。
&esp;&esp;有些东西跟着朱标就能学到,有些只能跟着陈景恪学。
&esp;&esp;还有些则是陈景恪请人来教他,比如阿扎萨就是被请过来的老师。
&esp;&esp;阿扎萨得知朱樉即将出任安西总督,立即就知道,这个人会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esp;&esp;以后数十年,两人都要相互打交道。
&esp;&esp;所以,他对朱樉非常的尊敬,教的也非常用心。
&esp;&esp;深入浅出的为其讲解了西方的情况。
&esp;&esp;朱樉虽然傲慢,却也知道对方将是自己在西域最大的盟友,所以表现的也是彬彬有礼。
&esp;&esp;暂时来看,两人相处的还是很不错的。
&esp;&esp;对于大明突然针对犹大的行动,阿扎萨也非常奇怪,自然也找陈景恪问过原因。
&esp;&esp;陈景恪悠悠的道:“两千年来,犹大更换出卖了那么多任宿主,自己却传承至今,难道还不可怕吗?”
&esp;&esp;“我华夏有句话叫防患于未然,提前布局针对或许显得小题大做,但也比事到临头再后悔要强的多。”
&esp;&esp;阿扎萨有些不以为然,我波斯也几度被灭,不一样传承至今吗?
&esp;&esp;陈景恪岂会猜不到他的想法,说道:
&esp;&esp;“人家流浪两千年,信仰从未改变过,你们波斯人的信仰改过几次了?”
&esp;&esp;“关键是,人家一有机会就搞族群灭绝,你们波斯人敢这么做吗?”
&esp;&esp;阿扎萨不说话了,不过内心里依然认为陈景恪小题大做。
&esp;&esp;陈景恪也没有多劝,听不听在于你,被反噬的时候别后悔就行了。
&esp;&esp;除了每天教导朱樉,陈景恪依然将剩下的时间用来学习儒家文化,尝试着对其进行修改。
&esp;&esp;随着改良的深入,他发现自己的进度越来越慢。
&esp;&esp;究其原因,还是学问不够深。
&esp;&esp;但这事儿也没办法求助别人,只能自己一点一点的啃。
&esp;&esp;大明的变革依然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esp;&esp;朱标的执政思想很简单,大局方面以休养生息为主,但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esp;&esp;微观方面的变革,依然在激烈的进行。
&esp;&esp;深化革新可不是用嘴说说那么简单,要落到实处需要付出很大的行政成本。
&esp;&esp;朱标将自己的心腹派出,去各个地方巡察监督革新工作。
&esp;&esp;五年计划工作小组,也派出了二十余支工作队,深入基层指导计划的实施。
&esp;&esp;然后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大明竟然同时有六十多个中央特派组,在全国巡视。
&esp;&esp;这还不算锦衣卫的密探组织。
&esp;&esp;可以说亘古少有。
&esp;&esp;但这些巡查组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朱元璋时期的各种变革,快速的落实到了基层。
&esp;&esp;比如苛捐杂税,很多地方依然在变相的征收,只是没有以前那么猖獗了而已。
&esp;&esp;这次也来了个彻底的肃清。
&esp;&esp;无数百姓到这会儿才知道,原来国家竟然出台了这么多惠民政策。
&esp;&esp;皇帝果然圣明啊。
&esp;&esp;都是当官的不好,皇帝制定的好政策,竟然敢藏着不实施。
&esp;&esp;随着革新的深入,老朱一家子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那是节节升高。
&esp;&esp;这会儿就算朱标真出什么害民政策,百姓也只会认为是当官的瞒着皇帝干的。
&esp;&esp;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