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64节(1 / 2)

&esp;&esp;等了解过真正原因,他沉默了。

&esp;&esp;百姓习惯了被束缚在当地,几十里外的县城,对他们来说就是另一个世界。

&esp;&esp;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龙潭虎穴。

&esp;&esp;以至于现在朝廷放宽了人身限制,百姓依然不敢走出去。

&esp;&esp;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为何朝廷会放宽人身限制了。

&esp;&esp;就是要打开百姓的视野,让他们走出去,不至于和现在这样被一个小商贩剥削。

&esp;&esp;而且他隐约有一种感觉,朝廷肯定还有更深的用意,只是他还无法参透。

&esp;&esp;接下来他去了更多的地方,见识到了更多的东西。

&esp;&esp;他看到了汉蛮和平相处,看到了百姓安居乐业,看到了血吸虫被逐渐治理。

&esp;&esp;走过的地方越多,对新政的认识就越深。

&esp;&esp;很多以前无法理解的问题,也都有了答案。

&esp;&esp;前段时间,他终于跨过长江趟过淮水,进入北方地界。

&esp;&esp;又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

&esp;&esp;贫穷,但精神上更加积极饱满。

&esp;&esp;那种感觉,都不需要用语言交流,只看精气神就知道,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esp;&esp;叶云流虽然年轻,却知道这种叫希望的东西,意味着什么。

&esp;&esp;这一切无不说明,他们对朝廷非常满意,相信通过努力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

&esp;&esp;而且他发现,北方百姓普遍更加忠于朝廷。

&esp;&esp;一开始他以为,是朝廷在南方打击宗族势力导致的。

&esp;&esp;北方动乱数百年,早已破败不堪,更没有什么宗族势力。

&esp;&esp;与之相反的,南方相对太平,到处都是宗族势力。

&esp;&esp;朝廷接连打击宗族,北方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esp;&esp;南方就不一样了,大大小小的势力打击了好几遍,百姓心中有所不满是很正常的。

&esp;&esp;但深入了解之后他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esp;&esp;对于当前的生活,不论南北方的百姓,普遍都很满意。

&esp;&esp;南方百姓的会说:我们终于过上应有的好日子了。

&esp;&esp;北方百姓的会说:我们终于过上好日子了。

&esp;&esp;看似差不多,但深思却发现,内核完全不一样。

&esp;&esp;南方更加富庶,百姓认为过上好日子是应该的,过不好就是朝廷政策有问题。

&esp;&esp;北方更加破败,百姓的日子但凡有所改善,就会非常感激国家。

&esp;&esp;这两种想法没有什么对错高低之分,只不过是环境使然。

&esp;&esp;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真实写照。

&esp;&esp;这个感悟,让叶云流对很多问题,有了截然不同的理解。

&esp;&esp;很多看似奇怪的政策,他也终于理解了背后的深意。

&esp;&esp;对于设计这些政策的人,更加的敬佩。

&esp;&esp;此时,坐在一个街边酒馆,听着一群庄稼汉讨论国家新政。

&esp;&esp;再次让他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差异。

&esp;&esp;南方人多关心商业,关心文化。

&esp;&esp;百姓闲聊的时候,话题更多的是什么东西价钱好,谁家的孩子进学了,哪家的孩子有天份。

&esp;&esp;北方的百姓更加关注国家政策,讨论新政是很普遍的事情。

&esp;&esp;对于战争关注度也很高,哪里打仗了,胜负如何等等。

&esp;&esp;再有就是讨论农垦,谁家的庄稼好,应该怎么种之类的。

&esp;&esp;这也同样是地域差异造成的。

&esp;&esp;南方承平已久,更加的富庶,百姓多关注赚钱、关注文教。

&esp;&esp;北方的经济比较单一,就是靠农业,且面临草原边患,自然更关注政治和农垦。

&esp;&esp;这种差异看似不重要,实则对政策的影响非常大。

&esp;&esp;如果统治者不了解这些,在制定政策时候不加以考虑,很容易出现问题。

&esp;&esp;北方施行的很好的政策,到了南方就不一定适用。

&esp;&esp;南方很好的政策,到了北方就水土不服。

&esp;&esp;不过比起这些,他觉得更加紧迫的,是消除南北方差异。

&esp;&esp;长此以往,恐怕南北之争会愈演愈烈,不利于大明的长治久安。

&esp;&esp;就在他陷入头脑风暴的时候,壮汉丁路过喊道:

&esp;&esp;“你们怎么还在这闲聊呢,快去看热闹去吧。”

&esp;&esp;甲:“有什么热闹?”

&esp;&esp;丁:“徐家……就是魏国公府在卖地呢,整整七万亩,就只留下四千亩,其余全卖了。”

&esp;&esp;乙震惊的道:“什么?为什么要卖地?”

&esp;&esp;丙明显不信的道:“咋可能,他们家可都是上好的良田,水渠都修到田头的,怎么可能卖。”

&esp;&esp;甲也同样表示不信。

&esp;&esp;叶云流也不禁愣住了,魏国公府卖地?假的吧?

&esp;&esp;他连忙收起发散思维,竖起耳朵倾听起来。

&esp;&esp;丁得意的道:“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朝廷颁布了一道新法令,叫什么楼梯收税……”

&esp;&esp;众人一脸疑惑。

&esp;&esp;叶流云心中一动,说道:“阶梯性收税,田越多缴纳的田税就越高。”

&esp;&esp;丁:“啊对对对,小郎君一看就是读书人,懂的就是多。”

&esp;&esp;乙催促道:“快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esp;&esp;丁就将阶梯性收税详细的解释了一下,然后道:

&esp;&esp;“……魏国公有四个儿子,就留了四千亩地,别的都卖了。”

&esp;&esp;“现在正在城东售卖呢,衙门的人也在,一手交钱一手交地契。”

&esp;&esp;丙更加的疑惑了:“阶……阶梯性收税……不是把大户都得罪了吗?好好的朝廷为啥要这么做?”

&esp;&esp;甲自得的道:“肯定是打击大户,这种事情朝廷已经干过很多次了。”

&esp;&esp;其他人也都很认同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