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眼下最大的地主群体,就是开国勋贵。
&esp;&esp;阶梯性收费,受损最大的就是他们。
&esp;&esp;这些人要是没意见,那才见鬼了。
&esp;&esp;“现在随着新税法和新商业法的实施,再加上海贸的繁荣,商业的潜力已经显现。”
&esp;&esp;“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踏足商业圈。”
&esp;&esp;“我们此时推出阶梯性收税,遇到的阻力就小的多。”
&esp;&esp;“如果再在商业上给予一定的引导,效果会更好。”
&esp;&esp;说到这里,陈景恪叹了口气,道:
&esp;&esp;“事实上,现在依然不是最佳的施行时机,再过几年遇到的阻力会更小。”
&esp;&esp;“但您想要让位给殿下,只能将此事提前。”
&esp;&esp;阶梯性收税打击面实在太广,不只是地主官僚群体,就连勋贵都在打击范围。
&esp;&esp;必然会遭到强烈反击。
&esp;&esp;朱标确实很有威望,可和老朱比起来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esp;&esp;如果由他来实施这个政策,必然会遭到强烈反对。
&esp;&esp;老朱就无所谓了,在大明朝他想干啥就干啥。
&esp;&esp;利益受损的人连个屁都不敢放。
&esp;&esp;敢不同意的,那是嫌户口本太厚了。
&esp;&esp;“所以,您先把这件事情办好了再退位吧。”
&esp;&esp;朱元璋气道:“混账玩意儿,拿咱当牛使唤是吧。”
&esp;&esp;陈景恪一点都不怕,问道:“您就说干不干吧。”
&esp;&esp;朱元璋斩钉截铁的道:“干,特酿的谁敢阻拦,咱就送谁去见他祖宗。”
&esp;&esp;陈景恪和朱雄英嘿嘿笑了起来,老头子的脾气,掌握住了是真好拿捏。
&esp;&esp;当然,如果别人知道了他们的想法,不知道会不会认同。
&esp;&esp;这时,朱标正色道:“要不爹您再当几年?”
&esp;&esp;朱元璋没好气的道:“你真把你爹当累不死的牛了,不干不干。”
&esp;&esp;见朱标还想解释,他挥挥手说道:
&esp;&esp;“咱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可咱退位越早,对你就越有好处。”
&esp;&esp;“你登基后可以大刀阔斧的改革,遇到困难了,咱还能给你帮帮忙。”
&esp;&esp;“如此用不了几年,你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
&esp;&esp;“再晚几年,咱路都走不动了,想帮你也帮不了了。”
&esp;&esp;“所以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你也别推来推去的了。”
&esp;&esp;“等老三老四回来,挑个黄道吉日就举行仪式。”
&esp;&esp;朱标感动的热泪盈眶:“好,我一定不会让爹您失望的。”
&esp;&esp;朱元璋咂摸一下嘴,说道:“这话咱已经听过好几遍了,第一次听很感动,第二次听也还行……”
&esp;&esp;“听得多了,就只剩下别扭了,以后别说了。”
&esp;&esp;朱标表情一僵,被噎的说不出来。
&esp;&esp;“嘿嘿……哈哈……”一旁的陈景恪和朱雄英忍不住大笑起来。
&esp;&esp;可不是吗,每次说让位都要来这么一出,确实很别扭。
&esp;&esp;不过这种场景,也就只有明初才有了吧。
&esp;&esp;换成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对父子,都不可能和他们一样,将皇位让来让去。
&esp;&esp;笑过之后,陈景恪提醒道:“最好先和勋贵们说好,毕竟都是国家的功臣。”
&esp;&esp;朱元璋说道:“此事咱清楚,改天就将天德他们叫过来,他们肯定支持。”
&esp;&esp;“你现在要操心的是另一个问题。”
&esp;&esp;“以后商业必然大兴,商人的势力必然会增强。”
&esp;&esp;“而商人掌权的后果,之前你已经说过,好好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隐患吧。”
&esp;&esp;第304章 师徒谈心
&esp;&esp;镇抚司衙门那场会议结束,佛道各流派的话事人却并未离开洛阳。
&esp;&esp;会议是结束了,麻烦事情却才刚刚开始。
&esp;&esp;这次朝廷明显是动真格的了,佛道两家不给出具体的方案,是过不了这一关的。
&esp;&esp;问题是,该怎么配合朝廷做教化工作。
&esp;&esp;这不是派几个人去传教就可以的了。
&esp;&esp;一个不好,说不定会弄巧成拙坏了朝廷的大事。
&esp;&esp;而且佛道各有自己的小算盘,佛道内部各派系也都有自己的想法。
&esp;&esp;想要拿出一个统一的章程,是非常困难的。
&esp;&esp;两家坐在一起开了一天会,什么东西都没商量出来。
&esp;&esp;第二天就很自觉的各开各的了,先把内部声音统一了再说吧。
&esp;&esp;然而又过了两天,还是没有商量出哪怕一条有用的东西来。
&esp;&esp;看着一位位道貌岸然,却一句人话都不说的诸位同道,张宇初心中异常憋闷。
&esp;&esp;于是找了个借口到院子里透透气。
&esp;&esp;以前他靠着龙虎山传承,靠着个人的声望,再加上朝廷的支持,当了一段时间的道教教主。
&esp;&esp;那时候他是何等意气风发,以为自己可以开创一番不弱于前人的功业。
&esp;&esp;然而,朝廷的政策变了,一夕之间他威信扫地。
&esp;&esp;以前就算没有朝廷支持,仅凭龙虎山的地位和他个人的声望,说出来的话都很有分量。
&esp;&esp;谁都要给他几分面子。
&esp;&esp;可现在……
&esp;&esp;以前有多风光,此时就多狼狈。
&esp;&esp;比起个人的荣辱,他更忧心道教的未来。
&esp;&esp;对朝廷政策的了解越深,他就越能感觉到,大明与之前的朝代不同。
&esp;&esp;关键是,当今朝廷真正掌握住了宗教的弱点。
&esp;&esp;宗教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百姓需要,当权者再反对都没用。
&esp;&esp;三武一宗灭佛也无法真正动摇佛道的地位,最多就是退缩隐忍几十年而已。
&esp;&esp;佛道两家怕的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