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32节(2 / 2)

,就随意猜忌打压别的宗亲。

&esp;&esp;事实上陈景恪让朱棡去西域,还真有自己的小心思。

&esp;&esp;那边宗教氛围浓厚,用暴力手段是最简单的解决办法。

&esp;&esp;但又不能彻底将那里摧毁,否则重建会很麻烦。

&esp;&esp;朱棡是最适合执行这个计划的人选。

&esp;&esp;一来他塞王的身份,不用害怕背黑锅,敢于下手。

&esp;&esp;二来能力确实很出众,能掌握好那个平衡。

&esp;&esp;之后大家又追溯了一番汉唐时期,经略西域的往事。

&esp;&esp;朱元璋等人说的基本都是班超,西域都护府,安西军,屯田之类的。

&esp;&esp;陈景恪则重点提到了一个人:

&esp;&esp;“博望侯张骞,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华夏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esp;&esp;“他不只是看,还身体力行的去做。”

&esp;&esp;“若没有他的开拓,华夏不知要何时才会将目光放在那里。”

&esp;&esp;“以他的功绩,完全有资格在史书里独享一篇传记。”

&esp;&esp;“只可惜,他的行为与儒家思想不符,功绩被掩盖了。”

&esp;&esp;朱雄英立即说道:“那就给他加上,大明单独为其列传。”

&esp;&esp;朱标也没有反对,说道:“为他写一篇传记,倒也不是不行,还能激励大明子民勇敢的走出去。”

&esp;&esp;这时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咱本来还在想,应该给赵秩什么样的封号,不如就封他个博望侯吧。”

&esp;&esp;第295章 建文?嘉文?

&esp;&esp;接下来,朱标利用年前的最后时间,召集徐达和五军都督府的众将领开会。

&esp;&esp;众将很好奇朝廷为何会临时更改计划,但却并没有反对此事。

&esp;&esp;深入草原去寻找早有准备的也速迭儿,并非明智之举,大概率是无功而返。

&esp;&esp;打河西走廊就太简单了,而且战略意义更大。

&esp;&esp;在众将的齐心协力下,很快就制定了全套的河西战略计划。

&esp;&esp;包括如何打,打下来如何治理,如何建立碉堡群等等。

&esp;&esp;经略河西仅靠军方是无法做到的,必须要行政系统配合才行。

&esp;&esp;在计划制定完成之后,朱标又找来了水部郎中白英,询问了陕西那边的情况。

&esp;&esp;白英这两年并没有出去修河,而是在培训人才,顺便搞搞调研工作。

&esp;&esp;比如对历代治水经验进行了总结。

&esp;&esp;比如制定了隋唐运河复通方案。

&esp;&esp;陕北高原和河套地区的植树造林计划,自然也在其中。

&esp;&esp;为此他还深入当地,实地考察,针对性的做出了计划。

&esp;&esp;而想要恢复植被,首先就必须对当地人口分布做出调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