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他看来,陈景恪的解释不过是为了宽他的心,让他没有心理负担。
&esp;&esp;越是如此,他就越是愧疚。
&esp;&esp;这种复杂的情绪,让他在陈景恪面前丝毫强硬不起来。
&esp;&esp;就比如现在,虽然很不认同什么文明治军的理念。
&esp;&esp;却也不得不考虑,如果陈景恪真的很重视,自己该怎么办?
&esp;&esp;最终蓝玉还是说道:“如果他真的很重视文明治军,我会支持他的。”
&esp;&esp;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他是陈景恪。
&esp;&esp;徐达点点头,突然说道:“我准备提议,由你来负责文明治军的推行工作。”
&esp;&esp;蓝玉躯体一震,惊讶的道:“你也支持文明治军?”
&esp;&esp;徐达摇摇头说道:“不,我支持景恪,我相信他不会做无用功。”
&esp;&esp;“现在我们不理解,不是他有问题,而是我们的目光看的不够远。”
&esp;&esp;蓝玉微微点头,说道:“我懂了,如果陛下真将此事交给我,我一定会认真推行。”
&esp;&esp;徐达心中叹了口气,他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esp;&esp;蓝玉打仗能力毋庸置疑,让他搞行政是真不适合。
&esp;&esp;可同时他又是最适合执行这个计划的人,因为他和陈景恪的关系,确保他就算不理解,也会不打折扣的执行。
&esp;&esp;只能说,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esp;&esp;-----------------
&esp;&esp;乾清宫。
&esp;&esp;等众人都离开,朱元璋说道:“这一课早就应该讲了。”
&esp;&esp;陈景恪苦笑道:“有些问题我也是在实践中发现的,以前您让我讲,我还真不一定能讲的来。”
&esp;&esp;朱标插话说道:“新军制非常复杂,牵扯到方方面面。”
&esp;&esp;“以前就算拿出这个计划,朝廷也无能为力。”
&esp;&esp;“现在大明国祚稳定,接下来几年要休养生息,正是变革的好时机。”
&esp;&esp;越是复杂,牵扯机构越多的变革,就越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实施。
&esp;&esp;这一次的新军制,就是这种情况。
&esp;&esp;朱元璋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颔首道:
&esp;&esp;“接下来几年,你就有的忙了。”
&esp;&esp;朱标说道:“为父亲分忧,这本就是我应当做的。”
&esp;&esp;哪知朱元璋却摇头道:“不是替我分忧,而是你作为君主必须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