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嘴里嘀咕几句就不敢说话了。
&esp;&esp;陈景恪暗自摇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这人不经历一场大变,将来大概率是个祸害。
&esp;&esp;以后要远离。
&esp;&esp;有了朱柏站出来,再无人敢不敬。
&esp;&esp;毕竟生在皇家,比普通人更能感受到阶级差异。
&esp;&esp;以前朱雄英只是他们的晚辈,现在不一样了。
&esp;&esp;天地君亲师,先君臣后叔侄,敢对他不敬少不了一顿惩处。
&esp;&esp;很快又有几人到来,大的十八九岁,小的也有十一二岁。
&esp;&esp;穿的都是华服锦袍,皆公卿子弟。
&esp;&esp;这些人里陈景恪一个都不认识,不过等这些人自我介绍过后,他的目光就放在了两个人身上。
&esp;&esp;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esp;&esp;徐增寿。
&esp;&esp;徐达的儿子,靖难功臣。
&esp;&esp;徐家一门两公爵,其中一个公爵之位就是他挣来的。
&esp;&esp;另一个就更有名了,大明第一代‘战神’李景隆。
&esp;&esp;此时他有十八九岁年纪,看起来器宇轩昂,走路虎虎生风,一看就是一员大将。
&esp;&esp;然而陈景恪却知道,这位还不如赵括马谡。
&esp;&esp;赵括马谡是第一次独立领兵没经验,输了还情有可原。
&esp;&esp;李景隆是打了好几年仗,一点长进都没有,葬送了朱允炆几十万大军。
&esp;&esp;他败真不是因为对手太强,完全是自己太蠢。
&esp;&esp;要知道朱棣发动靖难,足足用了四年时间才打到南京。
&esp;&esp;期间李景隆换了好几个对手,不论和谁打都是输。
&esp;&esp;第一草包名副其实。
&esp;&esp;真就白长了这一副好皮囊。
&esp;&esp;陈景恪一直很低调,始终站在朱雄英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