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在他看来他府中门客极多,但像赵洵这样有文采的还真是没有。
&esp;&esp;相反太子东宫中有不少有文才的年轻人。
&esp;&esp;如果李象能够把赵洵拉拢到身边来,一来是对太子的反击,二来也是千金买马骨,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有才之人前来投靠。
&esp;&esp;这种局面一旦形成,就可以对东宫方面造成巨大的压力。
&esp;&esp;李象甚至自己都不需要发力,就等着东宫犯蠢给机会就好了。
&esp;&esp;有的时候李象觉得坐到储君的位置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esp;&esp;因为这就相当于成了别人攻击的目标。
&esp;&esp;而作为一个隐藏在暗处的追赶者往往会更容易发力。
&esp;&esp;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esp;&esp;当李象决定发力的时候一定是时机成熟的时候。
&esp;&esp;到了那时他一定会让天下人明白,他齐王才是最适合做大周天子的人。
&esp;&esp;…
&esp;&esp;…
&esp;&esp;第27章 在下旺财,请多指教
&esp;&esp;在长安城,没有什么隐秘之事。
&esp;&esp;尤其是诗词歌赋,一旦有上佳之作诞生,立刻就会传遍坊间。
&esp;&esp;赵洵的这首《秋词》也不例外。
&esp;&esp;尤其是长安城的娱乐cbd平康坊,坊中小哥哥小姐姐们对这首诗无上追捧。
&esp;&esp;大到平康坊的花魁,小到初出茅庐的清倌儿,都开始尝试把这首诗改成曲子来唱。
&esp;&esp;只是诗并不像曲牌那样有固定的韵脚,唱起来并不那么容易。饶是如此,也无法消退平康里从业人员的热情。
&esp;&esp;“你们听说了吗,成国公世子赵洵赵小郎君在曲江游湖的时候作了一首秋词,甚得永和县主的赏识。”
&esp;&esp;“那能没听说吗,这首诗如今可是红的发紫啊。”
&esp;&esp;“那个在醉潇湘和魏王殿下大打出手坠楼的赵洵?”
&esp;&esp;“不是他还能是谁。”
&esp;&esp;“可他不是摔死了吗?”
&esp;&esp;“嘘,这话可不敢乱说。你看见了?没看见传什么瞎话。这可是连陛下都下旨褒奖的当红小郎君,怎么可能死了,再说那醉潇湘也就是二层高,即便摔下来最多也就是摔伤了。将养个几日也就好了。”
&esp;&esp;“对啊,对啊,我们别聊这个了。还是聊诗吧,姐妹们我们试试把它唱出来,如何?”
&esp;&esp;“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esp;&esp;“你为何要用中古音来唱,我倒是觉得用长安官话来唱更加有韵味一些。”
&esp;&esp;“洛阳口音明显更好啊,我来唱一遍你们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