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说罢,二人一同朝着神峰而去。
&esp;&esp;第128章 拜见菩萨
&esp;&esp;路上,马车行驶颠簸。
&esp;&esp;马馥依旧回想着刚刚的对话,思虑着和尚此行会如何能够见到神巫,又如何能够帮助他说服神巫接下圣旨。
&esp;&esp;他心底里有些疑惑,毕竟和尚和巫似乎联系不太上,但是也有些期待。
&esp;&esp;“这和尚身为佛门弟子,如何才能说动云中君的神巫呢?”
&esp;&esp;不过,和尚的到来的确让找不到门路的马馥心定了下来,望着车内和尚一副气定神闲闭目养神的模样,马馥暗自点头。
&esp;&esp;“不过看他这般淡定,想来定然是早已胸有成竹,谋划好的一切。”
&esp;&esp;“果然不愧是声名赫赫的拈花僧大师啊!”
&esp;&esp;渐渐地,车马就靠近了神峰之下。
&esp;&esp;下了车,望着山上的汤泉流水,云山雾绕之景。
&esp;&esp;和尚望着这里:“又至宝山了。”
&esp;&esp;马馥问道:“大师来过?”
&esp;&esp;和尚:“曾受神佛指引来此受试,可惜那时贫僧未能开悟,未能得机缘。”
&esp;&esp;受试,也就是佛门之中接受考验的意思。
&esp;&esp;马馥:“还有此事?”
&esp;&esp;莫非这云中君在天上,和佛门极乐世界的佛陀菩萨也曾有过来往和交情?
&esp;&esp;他越发觉得,这大和尚不简单了。
&esp;&esp;马馥一副谦逊的姿态,向着后面的和尚伸出手。
&esp;&esp;“大师,请。”
&esp;&esp;接下来马馥没有办法了,只能依靠大和尚了,因此马太监的姿态拿捏得很低。
&esp;&esp;和尚双手合十,也没有谦让,仿佛今日他才是主角。
&esp;&esp;“谢过马施主了。”
&esp;&esp;穿过山门的时候,太监还是忍不住问道,其还是有些担忧。
&esp;&esp;马馥:“已经到了神峰之下,不知道大师,准备如何面见神巫呢?”
&esp;&esp;和尚:“马施主不必担心,贫僧自有办法。”
&esp;&esp;马馥:“是靠着佛门神僧的大智慧,还是如同佛陀一般的大慈悲?”
&esp;&esp;还有后半句没有说出:“亦或者,是那传言之中拈花一笑,能将人说死的佛门神通?”
&esp;&esp;和尚神秘一笑:“都不是。”
&esp;&esp;只见那大和尚大踏步往上,马馥也只能跟上。
&esp;&esp;和尚雄赳赳气昂昂地上了山。
&esp;&esp;只见。
&esp;&esp;其进了云中神祠的大殿殿门之后,便噗通一下子跪在地上。
&esp;&esp;随后,用那如同洪钟大吕一般地声音高喊。
&esp;&esp;和尚:“沙门弟子空慧,前来拜见菩萨!”
&esp;&esp;而这个时候,马馥刚刚迈过门槛,看着那大和尚,瞬间化作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
&esp;&esp;其一只脚踏在里面,一只脚踏在外面。
&esp;&esp;不知道此时是该后面的脚迈进去,还是将前面的脚抽回来。
&esp;&esp;年迈的祭巫走了出来,对着那跪在地上的大和尚说道:“和尚,这里没有你要拜的菩萨。”
&esp;&esp;和尚依旧没有起身:“神巫就是菩萨。”
&esp;&esp;而卡在门口的马太监也终于知道,和尚要用的是什么法子了,他曾经见落魄弟子攀附高门大户亲戚的时候用这一招,说几百年前曾是一家,如今来认祖归宗来了。
&esp;&esp;和尚这做派,大有异曲同工之处。
&esp;&esp;不过这法子,神仙这里也能用?
&esp;&esp;你一个佛门弟子,跑到云中君的神祠来攀的是哪门子的祖宗?
&esp;&esp;还有你这拈花神僧,脸皮究竟要还是不要了?
&esp;&esp;马馥自认为见多了不要脸皮厚颜无耻的官,但是第一次发觉,这和尚的脸皮怕是比那当官的还要厚上几分。
&esp;&esp;祭巫冷脸:“你若是再口出狂言,我怕是只有将你赶出去了。”
&esp;&esp;和尚又说:“昔日神巫渡江而来,吾曾在路边遇神巫法驾,见佛光普照四方,神巫曾驻留于贫僧面前,问贫僧可曾看到她真身法相。”
&esp;&esp;“从那时起,贫僧便知道,神巫乃是人间的菩萨了。”
&esp;&esp;“而后,贫僧渡江而来拜见神佛。”
&esp;&esp;“神佛曾三次炼吾之心,可惜贫僧愚钝,未能识得神佛真意。”
&esp;&esp;“后因执念堕入江中,险些落入阿鼻狱中,是云中君遣派神龙和护法将吾从滔滔江水中救出。”
&esp;&esp;“贫僧死里逃生之时,那鬼神护法曾训斥于贫僧,也令贫僧恍然开悟。”
&esp;&esp;“这世上之事,说易行难,神佛这是在点化于我,让我知行合一。”
&esp;&esp;“从那时起,贫僧便知道往后该如何去做了。”
&esp;&esp;祭巫笑了:“按照你这说法,云中君也是你佛门的佛陀了?”
&esp;&esp;和尚:“上古之时,蛮荒未开,语言未通,文字未造。”
&esp;&esp;“那个时候,何曾有什么神仙佛陀之分。”
&esp;&esp;“敢问祭巫,那时云中君称作什么?”
&esp;&esp;祭巫愣住了,一时之间他也答不上来。
&esp;&esp;然而,和尚却告诉他。
&esp;&esp;“那时世上。”
&esp;&esp;“只有觉者,只有那参透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之神圣。”
&esp;&esp;“所谓佛陀、神仙,不过是后来之人对于觉者和神圣的称谓罢了。”
&esp;&esp;“未开文字之初,云中君已行于人间大地之上,非独楚地供奉云中君,燕赵之地亦然,九州处处皆曾传云中君之事。”
&esp;&esp;“云中君除了在九州来去,天地之间又有何处去不得?”
&esp;&esp;“祭巫又何曾知晓,在人间他处,世人是否依旧称云中君为云中君?”
&esp;&esp;“不称云中君为云中君,难道云中君就不是云中君了么?”
&esp;&esp;“云中君未曾叫云中君之时,定然也曾路过西方,定然也曾在西方为凡俗之人称作佛陀。”
&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