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47章(2 / 2)

p;&esp;秦驰这边收到了消息,“这出手的人不止一位。”

&esp;&esp;“相公说说看。”

&esp;&esp;宋锦现在不做婴儿的小衣。

&esp;&esp;余下的都是银珑她们在准备。

&esp;&esp;有了银珑在身边,宋锦果真是轻松了许多,只要安心养胎,平时再关注一下外面最新的动向,尤其是最近她很高兴。

&esp;&esp;宋锦又道:“相公,袁家知道杨家和冯提督有勾结吗?刘家大爷的案子是契机,我们要不要让袁家来捅出来?”

&esp;&esp;“已经在准备了。”

&esp;&esp;秦驰现在需要韬光养晦。

&esp;&esp;相当那边袁家也早收到线索。

&esp;&esp;果然,袁尚书是给力的,当天就写了一封奏折,直接避过了内阁,送到了明成帝手里,状告的依旧是杨阁老。

&esp;&esp;罪名是结党营私。

&esp;&esp;主要内容重点突出了杨阁老和宦官勾结,此外还有这次袁家子弟一起被构陷的案子,由此可见杨阁老在朝廷掌握的势力有多大。

&esp;&esp;这些有点儿强词夺理。

&esp;&esp;可经过数十年老臣的文字描写,字字珠玑,句句都是理。

&esp;&esp;论到揣测帝王心,袁尚书还是很精准的。

&esp;&esp;无理说上三分也是他数十年学来的本事。

&esp;&esp;“父亲,这真能有用吗?我们没有证据。”袁大爷急得最近白发都生了小半,“陛下会不会说你胡搅蛮缠。”

&esp;&esp;“我不需要他人相信。”

&esp;&esp;袁尚书更想说不需要证据,“陛下看到了这奏折,必会怀疑上杨家,自是会让人去调查。”

&esp;&esp;到时证据就有了!

&esp;&esp;第326章 四品恭人

&esp;&esp;袁尚书的密奏,明成帝看了。

&esp;&esp;只是看过之后,他面不改色,没有猜到他在想什么,在御前侍候的太监和宫女,这几天越发的战战兢兢、小心谨慎。

&esp;&esp;明成帝将密奏放到御案上面。

&esp;&esp;上面的密奏不仅一封。

&esp;&esp;杨家和袁家的事情,他都看在眼里。

&esp;&esp;一个自作聪明,一个自以为拿捏住了他,只是他从不知道这些人的能耐会这般大,干的事情还不少,几乎要把整个朝堂都牵扯进两家的旋涡当中,明明是两家的争斗。

&esp;&esp;但牵扯进来的人越来越多。

&esp;&esp;这拔出萝卜带出泥,明成帝发现没几个干净了,最近本来瞧秦祈安不顺眼,有了对比之后,他就干净得尤其显眼。

&esp;&esp;于是,他御案中抽了一本奏疏。

&esp;&esp;这是内阁送来的,去太湖赈灾的请功的,明成帝见过之后,大笔一挥写了个准字。

&esp;&esp;明成帝说道:“太湖赈灾中出力的,也有秦祈安的妻子,他似乎尚未给妻子请封,此次就封个四品恭人,也省得等他去大理寺任职,还要再请封一次。”

&esp;&esp;“陛下对秦大人真好。”一旁的老太监附和。

&esp;&esp;明成帝面上终于流出一丝笑容,“朕可不是个苛待臣子的帝王。”

&esp;&esp;旁边听到的内侍连忙应是。

&esp;&esp;而时常关注宫中动向的人尤其傻眼。

&esp;&esp;在袁杨两家斗得如火如荼之际,明成帝稳如泰山,丝毫不见要掺和的意思,甚至有心情给秦祈安的妻子加封。事实上明成帝不仅给秦家封赏,其他去太湖的人也得到了赏赐。

&esp;&esp;只是在外人的眼里。

&esp;&esp;秦驰已经是显眼包了,有点风吹草动,大家首先就会注意到他。

&esp;&esp;礼部的官员和司礼太监一起,带着圣旨来到秦家。

&esp;&esp;赏赐了金银和珠宝首饰,最主要的是给宋锦加封诰命的圣旨。

&esp;&esp;在颁发诰命时,通常会举行一定的仪式和礼仪,以示庄重和正式。因此沐浴焚香之后,还要布置香案等等。

&esp;&es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