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史苗面前的茶盏里升腾着袅袅热气,可她却无心品尝,惜春的发问,让史苗心中无端泛起一阵莫名的思绪。
&esp;&esp;倘若历史上再有一个女皇会怎样?这样的疑问在她心头挥之不去。
&esp;&esp;在这悠悠岁月长河中,大概有很多人也曾在心底有过这般充满遗憾与遐想的猜测呢?
&esp;&esp;历史长河滚滚,武皇的一生大约也算得波澜壮阔。
&esp;&esp;风云变幻的宫廷斗争中,太平公主曾是最接近皇位的女人。
&esp;&esp;她聪慧过人,长袖善舞,朝堂上下,无不有她的眼线与势力。宫廷政变,翻云覆雨,众人皆以为她会成为第二个改写历史的女皇。
&esp;&esp;史苗也曾设想过,太平公主或许也野心勃勃,却也难以让整个朝廷都在她的掌控之下。
&esp;&esp;命运的转折总是如此猝不及防,历史终归是被胜利者所书写。
&esp;&esp;史苗想到这里,无奈地摇了摇头,轻轻叹了口气,她的眼神中满是怅然:
&esp;&esp;“这都已是古事,谁又能说得清楚呢?虽有人试图效仿,却也都功败垂成,反而就出了那么一个女皇,倒把后来的人都吓得不轻。”
&esp;&esp;女皇的出现,最终也未能改变封建帝制的本质,平民依旧在底层苦苦挣扎,生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esp;&esp;但在史苗看来,这一独特的历史现象,好歹为那漫长历史添上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esp;&esp;毕竟女皇这个东西,有总比没有好。
&esp;&esp;她时常可惜只有这一个。
&esp;&esp;却也感到庆幸,总归有这么一个。
&esp;&esp;按理来说,这段充满权谋与争斗的历史,本可成为一部精彩绝伦的权谋大剧的绝佳素材。
&esp;&esp;人物足够鲜活,史书上演一演,情节也算跌宕起伏。
&esp;&esp;这戏刚演起来一开始也有那么点意思,扮演公主和婉儿的两个小旦,扮相身法都没得挑。
&esp;&esp;只可惜由于某些所谓的正确性和当下流行的段子的干扰,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不伦不类,如同一块精美的璞玉被粗劣地雕琢,反而有些暴殄天物。
&esp;&esp;戏台上正唱着最后一折子,讲的是王生功德圆满以后,登上仙界,与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重逢。
&esp;&esp;好一个左拥右抱,享受齐人之福,人生赢家。
&esp;&esp;唱戏的小旦和小生,鲜艳华丽的簇新戏服,在那一方小小的舞台上卖力地唱念做打。
&esp;&esp;台下众人围坐,嗑着瓜子,用着茶点,本是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因为如此俗套的结局,此刻都有些兴致缺缺。
&esp;&esp;贾赦特意为讨老太太欢心而精心筹备的一出戏,班主媳妇站在一旁,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眼神时不时地望向老太太。
&esp;&esp;这家老爷满心期待着能在母亲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为自己挣得几分颜面。
&esp;&esp;可事与愿违,这出戏的剧情和表演似乎并未达到老太太的期望,她的眉头渐渐皱起,脸色也变得阴沉。
&esp;&esp;班主家媳妇敏锐地察觉到了母亲的不悦,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变得手足无措。
&esp;&esp;贾赦巴巴问传话小厮,老太太喜不喜欢。
&esp;&esp;得了老太太的评价,赦老爷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心里又气又恼,气这戏班没能把戏演好,恼自己在母亲面前出了丑,却又不敢在发作,只能强压着怒火,将班主叫到跟前,劈头盖脸地一顿臭骂,责令他们回去重新编排剧目。
&esp;&esp;荣国府向来出手阔绰,对待赏钱从不吝啬,虽说老太太对这出剧目极为不满,但班主等人依旧得到了赏钱,只是比起以往,数额少了许多。
&esp;&esp;一出戏看得众人心情不佳,史苗便将几个姑娘留在身边,试图通过玩乐来驱散心中莫名的阴霾。
&esp;&esp;看着眼前叽叽喳喳、活泼可爱的姑娘们,史苗不禁想起原著里贾母就十分喜欢留孩子们在身边玩耍。
&esp;&esp;欢声笑语,总能为这略显沉闷的深宅大院带来些欢喜。
&esp;&esp;姑娘们围坐在一起,不一会儿热烈地讨论起来要给出嫁的迎春送什么礼物。
&esp;&esp;年纪最小的惜春,眼睛亮晶晶的,小鹿似的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小脸上带着几分急切,向史苗告状道:“老祖宗,我们正商量着,送点什么东西给迎春姐姐当作临别礼物,将来也好留个念想。”
&esp;&esp;“偏生林姐姐说,她要做一回大俗人,不如送迎春姐姐一锭又一锭的金子。”
&esp;&esp;史苗听了,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轻轻摸着惜春的小脑袋,笑着说:“大俗大雅,有时候这金银之物,倒也是最实在有用的。”
&esp;&esp;惜春却较起真来,小眉头紧紧皱着,嘴巴也微微嘟起,满脸的不高兴。
&esp;&esp;“这东西,未免也太俗了,如何送得出手?”
&esp;&esp;史苗见状,耐心地解释道:“你林姐姐呀,不过是说着玩呢!你们姑娘家互赠礼物,要是真送了这么贵重的金子,反而会显得甄家似乎不愿意给女儿好好添嫁妆,多不合适。”
&esp;&esp;史苗心里明白,黛玉说要送金子,其实也隐隐透露出她察觉到甄家内里空虚,给惜春的那些东西,估计都只是些外表光鲜,实则内里不值当的花架子罢了。
&esp;&esp;真为着惜春好,就该送点黄白傍身之物。
&esp;&esp;可黛玉、探春和惜春,在当下只是
&esp;&esp;一起玩耍的玩伴,并非惜春的亲近长辈,所以大约也只能送些自己亲手做的针线物件,这样留着当作念想,才最为合适得体,不失礼数。
&esp;&esp;最后几人商量着一起做了各色绣着吉祥纹样的荷包,凑成一整套精致的小玩意儿,再用一个彩绘描金的匣子精心装了起来,满心欢喜地送给了迎春。
&esp;&esp;迎春出嫁的那一天,阳光格外灿烂,倒是个好天气,长长的嫁妆队伍排了一路,浩浩荡荡,隔着好几重院子,都还能清晰地听见那热闹的锣鼓声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esp;&esp;从京城到山东,路途遥远,需要好些时日。
&esp;&esp;众人心知肚明,若是运气好,将来那户人家调任回京,迎春或许还有机会再回来相聚,可这一分别之后,也不知要过多少年才能再次相见了。
&esp;&esp;迎春出嫁时出格摆宴席,借用了荣国府的一些物件。
&esp;&esp;事情过去了半个来月,才慢慢料理清楚。
&esp;&esp;这样一桩小事,若荣国府的人办事,本不需要这么久,此刻早就料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