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冠朱门 第13节(2 / 2)

p;承平帝来了兴致。

&esp;&esp;目光落在那小小的身影上。平凉侯祖上跟着太祖皇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又得先帝和自己看重,两代人镇守北边重镇宣州。

&esp;&esp;季府除了平凉侯,还有跟在他身边的一个庶子,余

&esp;&esp;者皆改走文途。

&esp;&esp;如今倒是出了一位孙子辈的要走武途了吗?

&esp;&esp;平凉侯授意的?

&esp;&esp;“之前怎么没传出风声?”

&esp;&esp;京中勋贵的动向,承平帝还是知道的。曹国公府今年就出了个异类,改走武科不说,内场外场还都中了头名,惊掉勋贵们的下巴,听说那小子还被曹国公追着打。

&esp;&esp;曹国公为人谨慎,他是知道的。

&esp;&esp;那顾少晏他命人打听了,听说年后还跑去通州追花魁了,过往种种都被人查实报了上来。

&esp;&esp;这季侯府倒是没听见动静。

&esp;&esp;“听说先前是养在陪都的,年后才进的京。”

&esp;&esp;“养在陪都?”迁都这么多年了,嫡长嫡孙没跟着进京?

&esp;&esp;陆烺小心翼翼看了承平帝一眼,“是季侯世子前头那位的。他外曾祖就是先郑国公。”

&esp;&esp;哦?

&esp;&esp;这小子的外曾祖是先郑国公!

&esp;&esp;一代郑国公被太祖皇帝视为同袍手足,立国后封公爵以示恩宠。只是到了先帝,觉得世家勋贵太多了,倒显得皇室赵家这个曾经的泥腿子单薄了。

&esp;&esp;先郑国公因抗敌不力,被先帝借机夺了爵。

&esp;&esp;承平帝叹了口气,先帝为他荡平的江山,他也不好评说。

&esp;&esp;过往的记忆在脑中掀起,又想起他似乎还给季世子赐过一个平妻。所以,这发妻之子没跟着进京,被留在陪都,是受了前人之过?

&esp;&esp;承平帝目光深沉,又落在季安冉身上。

&esp;&esp;安冉进到大殿还是很紧张的,但发了考卷后就缓过来了。动起笔来,就忘记了紧张害怕。策的部分,还是默写武经,下笔飞快。

&esp;&esp;到了“论”,一看题目,顿住了。

&esp;&esp;说的是如今海晏河清,边关无战事,但每年军费耗资颇丰,问裁撤兵员否?

&esp;&esp;季安冉想着这两日谢家祖父的指点,思索了一番就开始下笔。

&esp;&esp;谢家祖父说,他年纪小,见识不足,这得认。只如实写自己的观感便是,充大人不懂装懂皇上也不会觉得他见识就高了。

&esp;&esp;秉着赤子之心作答就不会出大错。

&esp;&esp;反正他已经被录取,年纪还小,名次如何倒是不用太在意了。

&esp;&esp;而顾少晏拿到题目也是顿了顿。

&esp;&esp;不由揣测起圣意,想着这些年,皇上和先帝逮着功勋大臣的错处就重罚夺爵,如今又是太平年景,国库银子有限,怕是不想养那么多吃白饭的了。

&esp;&esp;大魏以武立国,如今要转为民生民计了。

&esp;&esp;想了想,开始落笔……

&esp;&esp;第17章 如何安置

&esp;&esp;奉天殿中,一众武考生埋头专注于考卷上。

&esp;&esp;看到最后的题目,顾少晏和季安冉思索一番,开始落笔。

&esp;&esp;而其余考生见问他们要不要裁撤兵员,大部分人都是持的否定意见。裁撤完兵员,下一步是不是连武科也要裁掉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