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九月初二, 即雁门关一役发生之日, 江湖群雄齐聚少林寺,玄慈站在少林寺威严肃穆的大雄宝殿之前, 将尘封二十六年的过往告知在场众人。
&esp;&esp;对于他轻信他们之错,玄慈没有隐瞒半句。而慕容博之责任,玄慈也不会为他遮掩。
&esp;&esp;月月和萧峰坐在大雄宝殿旁的高大的柏树上,静静地看着得知真相的众多江湖人各抒己见。
&esp;&esp;有人认为玄慈所为并无错处, 守护藏经阁内的武功秘籍才是顶顶要紧之事。
&esp;&esp;但凡慕容博所传消息有一分为真, 而他没有做好准备,岂不令武功秘籍被夺, 增强辽国兵力,使得大宋黎民百姓受苦?
&esp;&esp;更何况错杀几个契丹人又有什么问题?凡是契丹人都该死,死一个大宋便少一个敌人。
&esp;&esp;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这些人多数是当年于雁门关一役命丧萧远山之手的那十七人的亲友。
&esp;&esp;若他们的亲友真是为了堵截前来夺取武功秘籍的契丹武士而死,那倒堪称一句死得其所。
&esp;&esp;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是死于妄图复国的鲜卑人后裔慕容博的设计之下,死得冤枉至极!
&esp;&esp;在场的江湖中人都是汉人,他们或许没有亲自面对异族的袭击,却也对他们的残忍有所耳闻。亲手杀害他们同胞的是契丹人,设计此事的是鲜卑人,这两方都是异族,他们对他们都没有半分好感!
&esp;&esp;这其中或许有些曾经与慕容博,甚至与他的儿子慕容复交好的江湖人没有那么激愤,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也不敢将自己的情绪表露半分。他们只在心里琢磨,此间事了慕容复若是流离失所,他们可要帮扶一二。
&esp;&esp;倒是没有人怀疑玄慈所言会是假话。
&esp;&esp;一是玄慈不提,许多人根本不知此事。
&esp;&esp;二是玄慈作为少林寺的方丈,又是江湖上公认的得道高僧,他的江湖威望甚高,所言自是令人信服。
&esp;&esp;三是旁边还有同样江湖威望极高的丐帮帮主汪剑通和天台山止观寺智光禅师在旁边证明玄慈所言句句属实。
&esp;&esp;最出人意料的是,这中途竟跳出了一个自称赵钱孙的人,他亦是参与雁门关一役中的一员,也是玄慈三人在战后为同伴收敛尸体时少了的那具尸体。
&esp;&esp;原来他当时并未死在萧远山手中,只是被他怒发冲冠、血腥暴虐的模样给吓晕了。等他醒来,眼前全是倒在地上已经死去的同伴,吓得他慌慌张张逃离,没有与玄慈三人相遇。
&esp;&esp;此后他绝口不提自己参与过雁门关一役,自此隐姓埋名,不愿被玄慈等人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