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我恶女只想造反 第83节(1 / 2)

听他这般说,陈贤树这才信了。

他们只是随便问问,不曾想陈九娘的口碑这般好。

之后又去到县城,走访街巷,提及陈九娘,无不交口称赞。

余奉桢只觉得微妙,先前担心士绅煽动百姓生乱,如今看来,当地士绅的名声被搞得臭名昭著,百姓提及无不破口大骂,哪里还会抱团生事?

也难怪魏县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还没出岔子,中间的微妙之处值得观摩。

吴应中得知他们前来,将其迎到官舍安顿。

对于二人的考察,吴应中知无不言,有关衙门里的各种记录账簿皆呈给余奉桢他们看。

不仅如此,还带他们看从士绅手里追缴而来的布匹粮食等物。

余奉桢笑得合不拢嘴,因为这些东西算是意外得来的,倘若惠州每个县都有这种意外,那才叫高兴呢!

实地考察的书信快马加鞭送回州府,呈递到陈恩手里,写了好几页。

尽管先前崔珏已经说过,但听到余奉桢亲口夸赞,陈恩还是放心不少。

此次剿匪官兵们立下大功,陈恩命崔珏把人员名单列上去论功行赏。

崔珏心中高兴,让徐昭列名单,徐昭试探问:“我以后是不是有机会带兵了?”

崔珏:“莫急,徐兄想要领兵,得让陈九娘找机会。”又道,“若有机会领兵,需得提拔自己人,收拢人心,为以后立足打下根基。”

徐昭点头,“这得向九娘子学。”

崔珏笑道:“开了个好头,以后惠州的机会多着呢,想来过不了多久,其他县也会跟着清理一遍。”

徐昭满怀希望,“照魏县那么清理下去,惠州何愁不强?”

崔珏:“只要把郑家压住,别让他们插手,这事便有盼头。”顿了顿,“主公多疑,以后我们行事需得谨慎,切莫让他察觉我们跟陈九娘走得太近,省得他打压。”

徐昭:“文允所言甚是,只做纯臣。”

崔珏:“至少表面上是这般。”

徐昭似想起了什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如果陈九娘是儿郎就好了,她这般有才干,若有手段,日后极有可能承爵。”

崔珏沉默了阵儿,“且看她怎么选,还得看她有没有那个野心。”

徐昭:“那便等着看日后。”

梨香院那边得了不少锦缎珠宝,是碧华堂管事送来的。

许氏高兴得合不拢嘴,她拿起一支金钗,啧啧道:“我儿这般上进,往后咱们肯定要发大财。”

陈皎笑眯眯地看着她摆弄那些首饰,没有跟她说她自己还有一个小金库,就存放在法华寺放贷,托崔珏给她办的。

此次魏县之行她受了不少贿赂,怎么可能全部上交,总得留一条退路。

许氏欢喜道:“我得多给阿英攒嫁妆,日后风风光光的出嫁。”

陈皎:“……”

出息!当富婆养小白脸不好吗?

忽听外头传来马春的声音,原是四房听雨堂苏氏过来恭喜了。

陈皎颇觉诧异,看向许氏,她道:“你不在府里的日子,我与四房走得近些。原因无他,苏氏没有子嗣傍身,这样的人没什么功利。她主动示好,想来也是筹谋自己的晚年有个安稳。”

陈皎:“阿娘与她可合得来?”

许氏点头,“能说上话,没有其他几房那般勾心斗角。”又道,“平日解解闷倒是挺不错的。”

陈皎“嗯”了一声,“在府里少树敌总有好处。”

那苏氏四十出头的年纪,无儿无女,性子也和软,是江南人。

她在府里没有争的底气,故而行事低调,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陈皎很少见过她。

许氏同她在偏厅说话,高展过来了一趟,说淮安王有事要商议。

“商议”二字用得甚妙,算是对她才干的一种认可。

陈皎去到碧华堂,主动交了陈恩当初给她的玉牌。不曾想便宜爹倒是大方起来了,说道:“阿英收着罢,日后还得继续用。”

陈皎心中得意,却故意道:“这么重要的东西,爹就不怕儿拿着它胡作非为吗?”

陈恩埋汰道:“就你一个小姑娘,还想令三军呐?你当老子手底下养的那帮东西不认人么?”

陈皎抱怨道:“惠州的兵个个都跟土匪似的,叫不动。”

陈恩叉腰道:“你能使唤得动徐昭,就很有一般本事了。他在中原可是悍将,让他听令与你,可不容易。”

陈皎道:“儿给他画大饼,说只要他跟着爹混,日后定有一番大作为!”

陈恩失笑,心情似乎还不错。

陈皎动了心思,想借助魏县功绩打压郑家,继续道:“儿其实有一个想法,就是从徐都尉那里得来的。”

陈恩跂坐到榻上,指了指她,“你稀奇古怪,有什么点子,说来听听。”

陈皎严肃道:“徐都尉说他上过四十多回战场,想要活命得靠本事,光靠运气是不行的。”

这话陈恩认同,点头道:“战场上刀剑无眼,没有一点真本事,还真不容易苟活。”

陈皎背着手,“如此说来,军功比文绩更难挣,是这样吗?”

陈恩没有反驳,显然是认可的。

陈皎继续道:“儿曾听吴主记说过,现下咱们州府里选拔人才,全靠朝廷派下来的大中正评品论级,且特别注重家世背景。

“倘若我有家世,哪怕品行一般无甚才干,因为能拼爹,入仕于我来说是不是极其容易?”

陈恩:“有个士族爹给你拼,那也是人家会投胎。”

陈皎:“万一没有爹拼,但自身才干了得,岂不就被埋没了?”

陈恩不以为意,“这世间不公允的事何其之多,你若是生在北方,连命都没法保,哪还敢妄想发挥才能?”

陈皎反问:“那爹可曾细想过,朝廷派到咱们惠州的大中正——听说是荥阳郑氏,由他们评选举荐的官员,郑姓家族的门生是不是已经布遍州府了?”

这话戳到了陈恩的痛处,绿着脸没有吭声。

陈皎像不懂看眼色似的,继续作死道:“何止是州府,只怕那朝廷高官,也早就被门阀世家霸占完了,哪还有他人的机会?

“中正握在世家手里,由着他们去选官,只看门第高下,有爹拼的平步青云,没爹拼的只能在底下扑腾。纵使你满腹才华,也绝无上爬的机会,爹难道不觉得这有问题吗?

“且先不论中正评品论级是否合理,我若有这个权力,举荐自己的门生理所应当。

“今日这里是我的门生,明日那里是门生的门生,说到底,咱不都是一家人吗?

“再往坏一点想,倘若这群人拧成一条绳来,做主子的岂不就成为了寡王,如何撼动得了他们?”

陈恩:“……”

继续保持沉默。

陈皎火上浇油,严肃道:“爹,你不觉得可怕吗?州府如此,上头的朝廷也是如此。

“他们官绅一体,氏族一体,大家都拧成一条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只要这群人愿意支持新来的主子,哪怕换了天,他们的日子也照样过,是不是这个道理?”

陈恩看着她,心里头明白她所指何处,知道她还有下文,耐心道:“我儿有何见解?”

陈皎:“不瞒爹,儿从徐都尉的战场论得到启发,生出了一个想法。

“徐都尉说上战场的人需要真本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