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种办法有一个局限,那就是维持时间特别短。
基本上每次“失重飞机”通过飞抛物线的方式能维持的完全真实失重场景也不过30秒而已。
事实上飞抛物线本来就是航天员失重训练的主要手段之一,好莱坞那边在拍摄太空电影时也是从航天局获知的这个办法。
但真实归真实,成本高、时间短却是这个办法最大的弊端。
要知道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这场“太空救援”戏份江哲估计都要拍摄三四个小时。
如果通过“失重飞机”来实现失重,那么估计能把他飞破产。
所以在筹备的时候,江哲就为了这个全片高光镜头绞尽脑汁。
最后还是在道具组以及航天局科学家的辅助下,在摄影棚里设计出了一个失重系统——一个造型极为古怪的钢架式拍摄轨道。
简单来说,就是用吊威亚和转轮控制演员,而后通过机械臂控制摄影机。
为此航天局的科学家还帮忙设计了一个七轴自由轴向系统,以方便摄影镜头可以360度无死角的转动。
如此一来,当演员身处这个框架之中即便是被固定住的,但是通过控制摄影机却依旧能造成演员在太空翻滚的假象。
另外后期除了可以把威亚擦掉之外,还可以通过cg辅以一些失重状态的悬浮物,来增加失重的真实感。
而通过这种杂糅式办法做出来的零重力效果,基本上已经无限接近于真实。
可以说为了拍摄这部《火星救援》,剧组不得不从无到有的发明出各种辅助器械。